康力优蓝刘雪楠:有情怀的机器人企业家

康力优蓝刘雪楠:有情怀的机器人企业家

导读:日前,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联盟“约见·服务机器人界”栏目就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和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问题,对刘雪楠先生展开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采访。

北京康力优蓝是一家高科技企业,而它的掌舵者刘雪楠先生却出身于市场营销。虽然并非技术出身,刘总却有着浓厚的机器人情怀,其领导团队研发的“爱乐优”和“优友”机器人在市场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康力优蓝从2006年发展至今,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研发制造及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刘总的领导方式值得我们研究,康力优蓝的经营理念值得我们探索。

日前,中国产业联盟“约见·服务机器人界”栏目就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和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问题,对刘雪楠先生展开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采访。

记者:您作为市场营销学出身的高科技企业领袖相对于“技术型老板”有何区别?

刘雪楠:营销出身和技术出身的老板,思考问题的方式其实并没有绝对的不同,但在起点上会有一定的不同。营销类出身的老板首先考虑的是产品的最终形态和市场的需求关系,然后由此关系倒推技术,而非基于技术设计产品。

刘雪楠在某机器人年会上发表演讲

记者:我可以理解为您在看透需求的情况下,然后更好地利用技术应用于生活?

刘雪楠:营销型管理者的优势在于它没有明显的技术局限,不拘于某一项技术去做产品迎合需求,而是在充分考虑需求之后,决定用哪一项技术。而技术出身的老总相对来说不能这样灵活的应对市场需求。营销型管理者能够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产品、技术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记者:您是如何管理整个团队的研发进程的?

刘雪楠:我和所有的管理者一样,对于团队管理分理性和感性两个层面。从理性层面讲,和所有项目管理一样,我们更多地把现代办公制度和项目管理流程结合。同时,我们也比较注重感性管理,这是机器人项目相对有特色的优势。因为作为机器人项目研发团队,是创造新的和人类相似的物种,实现人类恒久以来的梦想,这也是技术端的终极体现。这种感性化愿景的描绘,对于团队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除了理性和感性层面,我们公司管理上还有几个特有的理念。

第一为“抄to超”,寓意为从抄袭到超越。抄袭并不代表是偷别人的成果,而是充分借鉴业界标杆,坚决认真地“快速学习”才是第一要素,而非一味埋头苦干,我们认为这是最快速的研发方式。我们不提倡从0到1的原创,我们更倾向于高标杆借鉴之后的快速发展。

第二点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们公司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叫科技是有时效性的。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举办iPhone6发布在一年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那时它是最好的手机,可是现在它已经谈不上最好了。科技过了某个时刻,便是落伍。因此,在科技有时效性的前提下,完成比完美就更重要,要快速地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从技术到产品转换的研发工作,是团队重要的发展契机。

以上两种理念,使得康力优蓝能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同时也突破了技术的限制。

记者: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康力优蓝从做产品到建平台的可持续商业模式,有何独特优势?

刘雪楠:我们公司在产品开发的理念上面有几个原则:第一是技术减法原则,即坚决不用5年之内无法转化为商用的技术,甚至3年之内可以商用的技术才会重点考虑。因为我们判断机器人可以关联的技术非常丰富,而我们并不会无休止的在机器人上添加功能,特别是在运动控制上面,我们判断步态行走机器人三年之内不具备量产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不做。并非做不了,而是认为它和产业无关,不符合技术减法原则。

第二、平台化原则。我们不认为任何一个单项的技术能够决定一款优秀的整机,就像手机上任何一种功能不能决定其市场份额,机器人更是一个综合的技术平台,重要的是技术融合之后,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

第三、消费者参与原则。所有有迹可循的产业化裂变都源自消费者集体的充分参与,所以我们在机器人设计的过程中引入消费者的定制和设计,达到硬件模块化、软件模组化。

记者:消费者的参与会给产品带来个性化的要求,这会不会给您产品和设计带来更多的困难?

刘雪楠:我们并不直接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最后解决方案,而是提供工具,供消费者使用,自行解决。就比如我们想要在使用微信时,想要得到很多信息,而微信本身并不发布信息,是用户使用微信这个工具自行发布。我倾向于给消费者提供的就是便捷的工具,让他们可以参与产品运作。

记者:贵公司的优友机器人作为国内第一款量产商用机器人,贵公司是如何解决大批量产供应链问题的?

刘雪楠:我们大批量产供应链目前并非处在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的阶段,优友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是因为艾乐优已经生产了将近七、八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很完整的生态链条和体系。这与所有公司量产是一样的,第一要解决产业生态链,第二要靠机制和制度。我们公司在过去几年的积累过程中,包括去年的ISO9001认证,在生产资源端形成了完整的配套服务链条、关联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在配套供应链的方法和资源端,我们都有多年积累,因此我们可以快速配套看似复杂优友配套供应问题。

记者:贵司与国内顶尖的企业级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贵司未来的发展有何深远意义?

刘雪楠:可以用四个词节拆解:智能、服务、机器和人。智能与机器是偏于技术,服务和人偏于应用。智能包含视觉感知功能等各种人工智能,软件和硬件都是会持续迭代和发展,不断优化升级。我们认为智能这块会水涨船高,机械不是重点,服务是突破的重点,基于特殊场景应用的服务及AI的建设会是重点,人性化建设也是重点。

服务机器人并非就技术论技术,而是非常讲求跨界合作共赢,既要在营销端进行跨界,不同的场所、应用和技术端也要求跨界,换句话来说,智能服务机器人在技术和市场双跨界,要求从一开始就要让企业具备跨界整合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共赢共荣的能力。智能服务机器人就像包容万物的水一样,要渗透到技术和产业端合作的方方面面,那么我们共有的战略生态自然而然地就会越来越宏大。同时,在某些子领域也会做的越来越细分。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基于这个必然的趋势,未来呈现给我们的将是以机器人为核心的RT时代。

记者:康力优蓝是如何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

刘雪楠:我们注重创造消费者和研发团队物理工具、同时通过持续学习和激情来保持思想的领先性,最后我们能够时刻认清社会地竞争性,并且创造团队内部小社会和外部生态链条大社会共同的积极向上和利益共赢关系。我们通过持续优化此三项来保持领先的地位。

记者:从企业家的角度,您觉得人工智能未来能够真正的战胜人类吗?

刘雪楠:今年有两件事情让大家印象深刻。第一是巨型机器人Atlas在森林里跌跌撞撞地行走时,一次又一次地被人类推倒又站起来,让人感觉它是被欺负的角色,但是毫无疑问的讲,它代表了未来机器人可以超越人类的基础型技术。另一个就是Alphago打败李世石,表明机器人正在某个领域战胜人类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把Atlas和Alphago结合起来,我们是可以畅想有一天会有一个兼具高超智能和运动属性的相对完美的机器人横空出世的。这个完美机器人不但在信息智能上能够打败人类,同时在体能行为上能够攻击人类。但是即使在人类有被超越的风险上,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公司仍愿意乐此不疲投入推进机器人的智能研究,无论是运动型还是在智能型。因此我们认为人类被机器人侵害是有可能的,重要的是人类如何组织反击机器人,反向建立规则在一定程度内把它控制起来。

记者:既然预见到研发机器人未来可能的风险,那么作为国内第一家的公司,您将采取何种措施应对?

刘雪楠:目前我们致力于发展中国自主的机器人操作系统,联合国内外最顶尖机构和实用化企业和组织联盟,共同发展中国服务机器人操作系统,基于这个系统,对机器人安全进行控制。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一个生态链,共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记者:您对于产业发展前景有何看法?您将如何带领公司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军地位?

刘雪楠:小型服务未来于家庭会像今天的手机、电脑一样普及。大型商用机器人会如今天的汽车产业,这是从纯硬件偏理性的角度来说。

从感性角度来说,机器人会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就如香港很多人家里有保姆一样,这些保姆们联合形成了一个区别于主流社会的小社会,这个小社会和主流社会相辅相成,共荣共成。基于这样一个共荣共成的社会,是会发展成为继IT、移动互联网到IOT行业后的RT产业。甚至,这种共荣共存关系会颠覆现有人类的生存模式,甚至未来30年之内人类和机器人结婚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就像现在的同性恋结婚,是个小概率事件。支持这种小概率事件存在的前提是现实能看到的产品,可以想象30年之后的Alphago会比现在智能上千倍,能走路的Atlas机器人活动能力会比现在灵动数倍。逼真漂亮的Sofia机器人如果和Alphago与Atlas相结合出来的成品,将是一款集智慧美貌行动于一体的机器人,将来是可以代替人类伴侣的。

记者:那么机器人成为人类伴侣,于伦理问题是否是一个巨大冲击?

刘雪楠:这必然会冲击到人类固有伦理,但事实上人类伦理已经不止一次被打破了,我们的交友模式和感情模式如今已经被一个小小的手机改变了。据此而推,机器人将会带来更加深刻的改变。智能服务机器人相对于以往的工具,不但能够替代人工,而且能够触及人性,这不亚于诞生了一个和人类相似的物种。

作为一个有情怀的机器人行业企业家,刘总对于未来服务机器人可能遇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他认为机器人如果要真地走入生活,需要建立规则,而非是像以往的大而笼统的机器人三原则。这个规则包括国家之间的安全性问题,企业、家庭和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与不同层次机器人之间矛盾,这需要尽早地用规则固定起来。

同时为了让中国服务不要像一样,在某些领域处于被动的局面,需要政府、企业和联盟,所有的从业者更大力度实质化地支持产业正向发展,同时大力打击和堵绝包括夸大宣传、假冒伪劣和形象工程在内的“假大空”,强力扶持“真精实”,使得那些真正投入、大力研发精尖技术和生产推广实用产品的企业发展壮大。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