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5G和工业互联网对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发展5G和工业互联网,对提速降费提出明确要求,这充分说明了信息通信网络作为国家的战略性、先导性基础设施,对数字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5G标准组织文稿贡献达32%
我国在经历了“3G突破、4G同步”之后,目前正在力争成为5G主导者之一。刘多告诉记者,目前我国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一起共同推动5G全球统一标准,共同主导5G标准与产业发展。
5G标准的讨论和制定主要在国际标准组织3GPP中展开,我国一开始就组织力量参与国际标准,产学研用力量协同,积累了相关的核心技术,向3GPP提供了8700多份文稿,占整个提供文稿数的32%,而我国牵头的5G标准化项目占40%。
刘多说,我国最早启动了5G技术试验,现在怀柔外场试验已经是全球最大的5G外场试验,希望在今年年底第三阶段测试完成后,相关的系统设备等能够达到预商用水平。为了推动5G应用,IMT-2020(5G)推进组成立C-V2X工作组和5G应用工作组, 2018年1月启动“5G应用征集大赛”,向全社会征集5G特色创新应用。
但5G商用还是面临一些挑战。刘多说,首先,2018年6月将完成5G标准第一版本,面向2020年5G商用目标,从标准完成到商用的时间仅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其次,我国5G产业发展仍存在短板。随着高频段通信等关键技术在5G中应用,对芯片和器件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国内外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最后,5G融合应用有待破局,由于5G融合应用是新生事物,存在应用需求不明确、协调环节多、行业政策壁垒高、融合监管缺乏等诸多问题,导致5G行业应用发展和商用模式创新困难。
工业互联网将催生很多新业态新模式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此,刘多表示,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兴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将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
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形成规范和指导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发展工业互联网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塑造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和互联网大国,工业互联网是统筹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广泛连接,通过网络、标识解析体系、平台、安全等体系的协同打造,可促进工业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
刘多认为,在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
从网络角度看,目前工业互联网可以分为工厂内网和外网,为了满足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要求,目前全球都在研究时间敏感性网络和确定性网络。工厂内网的改造也是多方面的,工业以太网、工业PON,窄带物联网、5G、SDN等技术都会应用于工厂内网。目前我国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正在推进相关工作,已经有14本研究报告、34个测试床,制定了10个标准。刘多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在加紧构建工业互联网的标识解析系统,类似于互联网的域名系统。
谈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刘多说我国现在大约有30到50个平台,但整体实力还不强,涉及的行业种类还不够多,与美国GE、德国西门子等世界领先水平的平台相比,存在约3年的差距。但我国工业门类在全球看是最齐全的,只要国家重视,产学研用形成合力相信平台一定能够发展起来。
刘多说,工业互联网的安全不容乐观,一是因为我国许多工厂、企业原本并不联网,网络安全意识缺乏;二是工业互联网会出现新的安全威胁和漏洞,相关防范经验较少;三是工业互联网安全的跨界人才少,需要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取长补短展开合作。
(《中国电子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