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板街“行稳致远”的背后逻辑 | 一点财经
“应该尊重科技,尊重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这些公司现在都还活着,而且最后会剩下一两百家来服务整个中国市场。”
在近日举行的全球金融科技盛会Money20/20中国大会上,何俊如此表示。他和他创立的铜板街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科技信徒。
这家于2012年创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对自身的定位是一家科技公司,强调以AI等技术赋能,为中产阶层提供在线财富管理服务。
当然,何俊在敬畏科技,相信科技能够识别风险之余,也敬畏金融以及风险。
“科技可以部分地管控风险,但很难阻止一些风险的发生”,何俊说。
回顾今年春夏之交开始的那场暴雷潮,那些出现风险事件的平台,除了远离科技外,缺少的还有合适的团队,合适的资本,以及更深层面的价值观。
从科技出发的铜板街在一开始就确立了自己的定位:“我们是服务金融行业的科技公司,只是业务跟金融相关。走得稳、走得远比走得快更重要。”
它也从业务模型上保证了这一定位的实现。
铜板街为客户、资产端设置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相当于阿里的天猫,它赚取的是服务费。
但与此同时,专注智能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的铜板街,还以为客户提供“多”、“快”、“灵”的特色价值服务为己任。
事实上,这些年里,行业风云变幻,好消息坏消息纷至沓来的时候,铜板街始终低调地在打磨其建立在ABCD——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云计算、data大数据等技术基础之上核心价值体系:AI投顾系统、AI客户服务系统、AI风控系统。
从创业伊始,何俊和他创立的铜板街,就是以“中国在线财富管理第一平台”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这注定是一条并不太好走的路。
在这条路上,有沟沟壑壑,也有万丈悬崖,好在它有了技术助力,也推开了另一方向的大门。
01|“一条不好走的路”
铜板街成立于2012年。
当年整体经济形式趋缓,上证指数一度跌破了2000点大关,股票和基金市场整体较为低迷,投资者们正在探索更稳健的投资通道。
尤其是正在逐渐成为社会中坚的70后、80后,手握资金却没有很好的投资渠道,他们的投资需求被忽略了。
那一年,互联网金融曙光乍现,次年正是“互联网金融元年”。
曾供职于阿里、支付宝,以互联网人的思路看金融服务的何俊,在“改变世界”的感召下,带领着10个人的小队伍闭关,着手打造一种代售“能吸引1亿用户”、“随时购买赎回”灵活的货基产品的应用APP。
那就是铜板街APP。
其交易版于2013年6月11日上线,实现了移动端金融资产投标零的突破。
不过,6月13日,一款来自老东家、与它相似的产品——余额宝上线,它的威力与影响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得到了印证。
在几番思考与选择之后,何俊选择避其锋芒,并从天猫中得到启发,想要做一个投资服务的线上卖场,服务投资客户。
“我选择了一条很难走的路”,何俊在后来总结道。
当时,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服务投资客户这样的第三方信息中介服务机构,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期阶段:
一面,上游银行、基金等机构业务线向下延伸,自建渠道;一面,市场和客户尚未成熟,绝大多数平台面临着客户资源方面的先天弱势。
幸好,铜板街享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
当时,很多互联网企业仍然停留在PC互联网,获取流量的方式是去百度购买流量,而自一开始就瞄准了移动互联网的铜板街,无疑抢占了先机。
虽然流量问题解决了,但是正如何俊曾感慨的那样,投资客户不好服务。
“今天给你提供好产品,他们会很感谢,但如果哪天商场里面的某一款产品不能兑付,投资客户马上会说铜板街怎么怎么了。”
而且,铜板街模式的支点在于为每个客户找到令他们满意的匹配、撮合,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每个客户的风险等级在变化,每个客户的偏好在变化”,何俊解释称,所以铜板街要用数据,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实时调整。
要满足客户需求,铜板街就必须有足够多样且丰富的优质资产。
虽然现在各大银行、基金、保险等都在寻求与越来越多的渠道合作,但在几年前,要找到它们合作并不简单。
铜板街的两端拓展思维是“两头一起谈,一起成长”,一开始铜板街从0到1做了一个查询银行产品、基金产品的APP,有了10万客户后才有了第一个供货商,有了交易版APP。
据何俊回忆,为了找基金寻求合作,他足足谈了41家公司。
02|道:价值观与卖场论
“去年,很多铜粉来到铜板街给我们提了很多建议,你们的收益能不能再高一些?过去的一个月,很多铜粉跑过来说,你们的收益能不能是再低一些?”
在9月份的六周年庆典仪式上,何俊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
同一群人的两个“矛盾”的诉求其实也不难理解,寻求更高的收益是人之常情;但高收益也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市场环境差时的避险也是本能。
▲|铜板街创始人、董事长 何俊
在这一低一高之间,这个故事体现的正是何俊的价值观,“稳”。“只有稳才能保证走得远,快不是铜板街追求的目标”,他说。
何俊在亲自把关资产端,“我每天花50%的时间帮各位严选资产”,在铜板街六周年庆典上,他对到场的投资人说。
对于资产端的选择,他有自己的标准,除了通常要考虑的产品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性风险外,还有一重考虑与价值观有关,比如是否对实体经济有帮助,是否顺应潮流。
比如,在“取”上,铜板街除了银证保以外的非标资产,50%与汽车类相关,剩下的50%与小额消费类相关,而这些都与实体经济直接相关。
而在“舍”上,铜板街放弃了许多当时看起来很好的业务,比如股票配资、学生分期。
这两项业务在当时看起来都是蓝海,收益也很可观,但是却很可能让一些家庭、用户遭受重大打击。
“这种业务,我内心是排斥的”,何俊说。
过去几年间,铜板街接触过1700家资产公司并从中选出90余家合作,现在这个数字只剩50家不到。
何俊的这种“稳”也在向整个铜板街传递。
在杭州铜板街公司的办公室里,墙壁上贴着“贴心懂我”、“对客户负责”、“及时响应”这样的表述。
据何俊介绍,铜板街在进行季度考核时会将这些标准考量在内,“价值观合格的,或者比较良好的,才有可能晋升”。
“铜板街一定不是行业最大的公司,也不是最赚钱的公司”,何俊一再强调,“我们希望自己有所取舍,保证价值观、使命、愿景的坚持、坚守。”
当然,铜板街“稳”的前提在于其业务模型设置。
何俊给铜板街的定位是“互金领域的互联网商场”,可比对象是天猫。在这个商场里,有基金、保险、消费金融等多种资产,有提供“产品”的众多商家。
类商场的模式就意味着,铜板街在赚取商家入场费的同时,更多的是赚取流量的钱,对铜板街来说,就是凭着向客户提供风险识别等智能服务营利。
有的平台面向的是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向它们收取费用,这意味着平台在产品推荐上存在先天的不客观。
而铜板街的“天猫”模式决定了客户是铜板街的核心,一切从客户利益出发。
“稳的原因,是因为我跟我的高管们的工作之一就是保护投资客户,为大家的利益着想,客户的资金安全高于一切。”何俊曾总结道。
03|术:“一家科技公司”
未来,在总结2018年的互联网金融时,“暴雷”一定是核心词汇之一。
这场由网贷P2P领域引发的恐慌,弥漫了整个互金领域。
何俊曾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前段时间,铜板街的一个客户手机上本来有5个互金APP,结果暴雷潮中有4个倒闭,最后只剩下一个。
铜板街也曾受到影响,不过现在,它的交易量以及日活数据已经恢复到今年5月时的最好状态。
悄然渡过这场暴雷潮的何俊,曾站在行业角度对此次风波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很多暴雷的平台,压根不是具有互联网基因、以科技为主的公司,“要么是以线下为主的公司,要么背后存在欺诈”。
“真正用科技做业务的公司,没有出问题的”,何俊补充道,“应该尊重科技,尊重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这些公司现在都还活着,而且最后会剩下一两百家来服务整个中国市场”。
毫无疑问,何俊及铜板街是互联网与科技的信徒。
何俊曾一再强调,铜板街不是金融公司,而是服务金融行业和用户金融生活的公司,它真正的定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在创立之初,何俊对铜板街的设想就是在比对着线下理财市场来进行的。
那些中产阶层,热衷上网的75后、80后,没有到享用私人银行服务的阶段,去银行柜台办理业务又嫌麻烦。
“既然如此,就由我们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AI投顾服务”,帮他们在线匹配合适标的,同时这个线上卖场全部用技术来盖,来建造。
这是何俊创立铜板街的初衷,也是铜板街在多次市场波动中存活下来的核心原因。
何俊曾表示,铜板街的护城河是“多快灵”三个字。
其中,“多”指的是资产多样化、丰富;“快”,是投资起息快,兑付到账快,在铜板街,7*24小时可投资,甚至周末也可以提现;“灵”是指AI赋能,精准的财富画像,更加智能的撮合,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多样化的账户服务。
“多快灵”的实现,所依赖的正是AI等科技手段。“我们现在基本上100%用互联网和AI去实现‘多快灵’的价值。”何俊表示。
截至目前,铜板街形成了一套智能金融服务体系,核心是三大系统——AI投顾、AI风控、AI客户服务。
其中,AI投顾系统帮客户尽可能实现资金分散:假如某个投资者有三十万或者五十万,在金融机构可能只能买一个或者两个产品,在铜板街这些资金却可以分散到几十、上百个资产中去。
“这种量级的分散之后,投资者可以用大部分资产的收益去覆盖未来可能产生的小部分损失,不会从1到0。”
如何俊所说,这正是铜板街的业务逻辑支撑,当前铜板街APP上80%的客户都是经过AI投顾买的资产。
此前,铜板街的这种科技更多的是为用户提供服务。
而现在,铜板街正在探索与上游银行等金融机构展开合作,以科技赋能B端。
金融机构有自己的信贷需求,希望寻找合适的资产放贷,而他们在流量、风控方面需要协助,铜板街承担的正是这一角色。
未来,铜板街将为它们提供SaaS服务,包括资产流量、风险识别、资金清算等。
04|结语
多次市场出清下,互联网金融的脉络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正如互联网与科技改变了零售行业,电商融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那样,金融也走在被互联网与科技改造的单行道上。
暴雷潮之后,那些矢志发展金融科技的公司,不仅活下来了,也起来了——
在旧势力、新观念夹杂着的金融环境下,它们的地位得到凸显,价值也将被放大。
前期的沉稳与蛰伏后,未来迎接它们的,将是广阔的商业想象力,一个科技有更多变现可能的时代到来了。
而在多种势力助推下,正如电商所带动起来的新消费那样,一个更关注用户自身,更智能的新金融时代正在到来。
来源:一点财经(http://www.yidiancaijing.xin/)
作者:刘 煜
编辑:邱 韵
封面:陆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