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期下午茶精彩回顾 | 高西庆、高坚:当年国债那些事
前
情
提
示
2017年9月2日下午,博物馆下午茶第94期,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清华大学法学院“郑裕彤讲席教授”高西庆先生与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高坚先生做客国际金融博物馆,为大家讲述“当年国债那些事儿”,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理事长王巍先生担任本期下午茶特邀主持人。
嘉宾对谈
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
清华大学法学院“郑裕彤讲席教授”
高西庆
国库券的“承购包销”
1991年国库券开始实行承购包销发行方式,即大宗机构投资者组成承购包销团,按一定条件向财政部承购包销国债,并由其负责在市场上转售,任何未能售出的余额均由承销者包购。这一决定旨在利用市场化手段提高国库券流通性,从而提高老百姓的购买积极性。时隔26年,两位当事人、签订协议的双方代表——当年的财政部国债司副司长高坚、联办的首席律师高西庆再次谈起这段往事,会有怎样的感慨与论断?
高坚:我认为这件事(承购包销)非常有意义,意义在什么地方呢?过去都认为财政部是政府部门,财政部发国库券,大家必须买,因为是国家任务,你们买算你们的爱国行为。但是对各个部门单位都有要求的,大家一动员,说是爱国,支援国家建设,这没有问题。这时财政部的角色是管理,是代表政府,是要求你去做什么。而这一次承购包销的最大意义就是,财政部与承销商之间是平等的市场关系。大家签合同,签承销协议,这就意味着财政部作为政府,和承销商、和市场之间已经是法律关系。
高西庆:我得把这个背景下说一下,因为今天许多人对于当初整个大环境已经不太了解了。事实上大家听起来,财政部与某一个机构签协议,现在大家听起来没什么。但是必须记住一点,就是当时这是在1990年前后,之前的政府发债都叫爱国公债,抗美援朝公债,建设公债,都是分配的,从来没有过自愿购买这么一说。我1988年回到北京,我在对外经贸大学,工资一个月50多块钱,后来增加到大概80多块钱,一百块钱,经常我去领钱的时候,我就发现每个月扣除30块钱。我问系主任,凭什么扣我钱?他说这是国债啊。我说这债是欠我的债,凭什么从我工资里扣?
后来我到财政部,当时副司长高坚在一个很小的屋子坐着,我们说起这事。我说这不行,你作为政府,你这么做,我可以告你。没想到高坚马上就说,好,你告我吧。我说这什么意思?后来发现财政部国债司的司长、副司长,他们的钱也被扣,他说我也没有办法,一直是这个机制。后来我们想,这个机制其实可以改一改。其实算一算账,会发现买国库券的成本收益算起来是划得来的事,好事为什么做得大家这么难受?所以后来我们有了承购包销,虽然开始阻力很大,但是一层层的人愿意顶住压力往前走,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件事。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头一次,一个国家政府的权力部门跟一个完全的民间机构之间签订的这样一个协议。我们历史上的所有合同都是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这在法制史上值得记下一笔。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
高坚
国债“无纸化”
高坚:在国库券的有纸时代甚至到无纸化的初期,其实还会印很多国库券。现在我们一年发的国债是两万多亿,当时大概就是两百亿,只有现在的一百分之一。我记得当时就要装十几卡车,现在这两万亿按原来的面值印要一百倍。后来我们有一段时间都把国库券放在部队的仓库里,就是部队装弹药的仓库里,部队正好有些闲置,国库券放那里是绝对安全的,外边还有狼狗,还有部队。而且当时为了便于发行,国库券的面值都比较小,放在家里也很难保存,容易丢失,所以无纸化非常重要。
高西庆:现在我的学生老笑话我,说这个老师太老套了,现在还花纸币,我们都是手机支付。在当时那个年代所有东西都是必须要有实体的。那么国债从五十块钱、一百块钱这个券是很多,刚才高坚说的这种,印出来的券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不是简单的运,你得有军队押运,成本非常大,要浪费很多纸,印券的纸又很贵,本身那个纸是特殊的纸。这个是做了很多工作才最终成功,因为中国人不接受这个,大家必须拿到一个凭证才会心安。所以国库券最后终于实现无纸化,每年全国不用再印上百亿的纸票,这个是很重要的历史进步。
当两位嘉宾讲到国库券无纸化,主持人王巍拿出了他收藏的“墓碑”,两位嘉宾分别在“墓碑”上签字,作为对中国国债发展史一个时代的见证。
两块“墓碑”
1排左1 高坚
特邀主持人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王巍
感谢各位今天到现场跟我们一起分享历史,今天是我们下午茶的第94期。我们今天请到了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高坚先生与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高西庆先生。我们请他们两位来谈“国债当年那些事儿”。国债发行,我也是参与者,但我主要是观察者,他们都是主角。我作为亲历者,听到两位主角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当年的历史一幕幕再现,栩栩如生。如果没有国债史上的起步,就没有真正的中国资本市场的起步,所以从历史、从博物馆角度来说,国债史才是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起点,从无纸化到向机构配售,向个人配售,市场价格,非常波澜壮阔,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构成了我们今天的一个基础设施。每一步都不容易,只是今天我们熟视无睹,我们忘了这个基础,当年怎么打下来的。所以作为金融博物馆它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把大家忘却的东西搬回来,浮现,为什么要浮现、复盘呢?因为这些事情仍然在发生,历史总在重演。我们觉得请了这些专家,特别是两位当事人过来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希望重温历史,同时展望未来。
9月9日在北京有一个叫做“善行者”的公益活动,有上万人参加,要徒步一百公里,我参加过前两届,“善行者”主要是资助贵州的贫困山村。我邀请参加善行者的队员,就是即将参加一百公里,一块合个影,请大家上台。中间这位女士(左6)去年刚登上珠峰,我们一起照张相。
王巍向高西庆先生与高坚先生
赠送中国第一批皇家政府债券
王巍:我最后代表博物馆赠送给你们一个礼物。这是盛宣怀签署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当时在全球非常有名。这张债券意义非常大,他导致了辛亥革命。
高西庆:这个债券是清朝政府发行的,叫湖广铁路债券。但是清朝政府发过之后没多久,清政府就倒台了。然后民国政府执政,通常一个新的政府上来可以不认老的债,国际法有一个概念叫做恶债,就是前任政府发的债可以不认。可是后来各国不同意,就是所谓的“友邦惊诧”,民国政府专门开了会,承认这个债,然后就开始付息。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了湖广铁路的大部分,中断了不止十年,但是民国政府一直还认,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民国政府出来说我还认,我还准备再还息,所以民国政府在那再也没还过。到了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全中国之后马上宣布,以前政府全部是恶债,肯定不还。
一直到了79年前后,当时跟美国政府谈判恢复邦交,谈判恢复邦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两国政府要把历史上所有的债务弄清楚。所以这个事情到了后来有意思的地方是在哪儿呢,他把这个全部弄完之后,这个债券本身就不值钱了,因为这一块不是民间的,是国民党政府时期已经弄的,我不认这个,所以这个债券,现在这张纸,其实我在1984年前后,在美国买了两张这样的,当时一张是大概250美元,结果当时大概我印象是180美元左右买了两张,然后我把他捐给了上海交易所。
这个东西为什么会流传出来呢?是因为中国政府不认之后,这些人觉得就算了,就流传到美国的跳蚤市场上,然后有人就开始到处去买,当时卖的价格基本上是几分美元一张,买了之后,等到中国政府到那边已经跟他们建立了外交关系之后,这些人一起到阿拉巴马的法院告中国政府。这件案子美国一直打到最高法院,当时他们要求中国政府去应诉,中国政府死活就是不去。最后从阿拉巴马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后最高法院用一个技术的问题把这个事解决掉了,所以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形成历史的事情。
总结
感谢各位书友对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的肯定,感谢全国各地书友的大力支持,阅读丰富人生,江湖洞悉天下,智识启蒙下午茶,我们下期见~ ~~
杨 浪|王陇德| 张 健| 荆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