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新高考改革的关键是招考分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新高考改革的关键是招考分离

前言

12月11日,由中国网举办、爱培优协办的中国教育家年会暨中国好教育盛典新高考如何“破题”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就新高考改革政策走向分析做了主题演讲。

储朝晖认为,新高考相对于旧高考,分数之于升学的效价降低了,就是说考试分数在升学方面作用是降低的,原来完全是凭分数说了算,但新高考不仅仅是看分数,还要看综合素质评价等等因素。新的高考里面,强调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强调了综合素质、综合评价等。

储朝晖同时表示,新高考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十年的时间,评价新高考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就是看是否实现招考分离

以下内容根据储朝晖演讲整理而来。

储朝晖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高考改革的问题讲了很多年,实际上是一个很难的话题,我今天就讲一下高考改革的现状和它的政策走向。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个文件大家都很熟悉了。其实,高考改革从2004年开始研究,中间经过反复研磨,到2014年正式文件出来的时候,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其中一个最关键的点,“招考分离”被抽调了。当然,2014年的方案也加了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尽可能统一命题、减少加分、规范加分等。

讲到新高考改革,我想先讲几个关键点。

第一,谁来改革?从1978年过后,中国的改革延续了几十年,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改革的主体是发生变化的,高考的改革到底是少数几个人去改,还是大家都参与改?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议题,我主张大家都参与改,这里的“大家”包括今天在座的各位,还包括我们的考生、家长。

第二,要解决什么问题?从1982年提出要高考改革的时候,一直有不同的呼声、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这次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意见,便是采取了其中一种看法。

第三,目标是什么?我们通过这次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这是要清楚的。

第四,路径是什么?可以说,相较于长期以来的零碎敲打,这次的迈步是最完整、最系统的,而且有了改革的时间点,那就是再2020年新的高考制度全面建立,具体的各个省的时间表,就不一一展开了。

1.

新高考,分数的效价被降低

说到新高考,它与旧高考的差异在哪里?

相较于2014年前或者2017年前的旧高考,总体来说,分数对于升学的效价降低了,就是说考试分数在升学方面作用是降低的,原来完全是凭分数说了算,但新高考不仅仅是看分数,还要看综合素质评价等等因素。新的高考里面,强调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强调了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包括增加学生的选择、高校的选择,给学生多次考试的机会。

高考重要的是解决三个问题,高校录取新生、学生成长发展、社会公平,这样的改革也导致三者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高校选择学生这个价值降低了,学生的成长发展价值提高了,社会公平这个价值也提高了

在改革的初期,自然会存在一些问题。2014年,浙江、上海开始试点改革,这个试点改革有什么问题?我有一次到浙江一所学校去,问你们学生选课怎么选?校长说,我们就依据学生前面考试的成绩,哪一门考的高就选哪一门。这样科学不科学?肯定不科学。怎么能兼顾到所有教师对学生选课产生影响呢?很难。实际上这种改革最关键是找到一个机制,在这个机制上找到一个关键点,把这个关键点改了,相应的其他方面就自然的改了。一定程度上,老师的压力都很大,去年到今年我至少是三次到浙江一些学校去,老师和学生普遍反映压力比较大。

因此,对于这次浙江的新高考改革,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中规中矩的先行先试;

2)三位一体、综合评价等自主招生体现明显;

3)试点改革的目标追求较多,切口比较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聚焦度,考试对教学的压力增大等问题确实存在。

4)体制障碍存在。

2.

新高考改革,是场“持久战”

浙江高考改革,暴露出一些问题,本身方案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我们整体的体制和机制有一些障碍,所以我们讲高考改革的调整、完善需要有一段时间。需要有多长时间呢?乐观估计,最近十年都要一直不断调整。早在2014年方案出来的时候,有媒体采访我的时候,我说了四个“不”,不完整、操作性不强、稳定性不强、不专业,所以在座的各位不要期待一两年它就调整好了。

这次浙江省调整后的新高考方案出台了,我总结了一下它的四个变化:

1)考试时间:从2017级高中学生起,学考选考调整为每年1月、6月;

2)考试试卷:学考、选考分离,实行分卷考试;

3)考试机会:学考高一第一学期不得参加学考,高一第二学期参加学考的科目不多于3门;各科目学考须于高三第一期学期结束前完成;每科1次机会,不合格可继续报考;

选考机会:高三起参加“七选三”选考科目考试,学考合格方能报考相应科目的选考;每科提供2次机会。

4)选考人数保障:物理“保障数量”为6.5万。

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的制度也是在不断改革、调整的,所以我说这个改革不是一两年就能改好的。

这里,特意讲一下1955年高考改革。那时,出现了一场统考与联考之争,主要分为两派,比较好的学校认为自己没有招到想要的学生,主张回到联考,例如清华、北大、中山大学等,以联考为过渡到最终单独招生,以学校为主可保证学生质量,符合学生志愿。其他多数学校,占压倒性多数,它们反对联招的理由是:无法完成招生任务;学生志愿不定型,关键在于引导教育;标准不易把握;手续繁复,影响统一教学计划执行;只有少数学校能在第一次招满学生,多数学校则须第二、第三此才能招满学生,甚至招不满学生。

统考与联考之争,实质问题就是:到底是政府主体,还是高校主体?

回到2014年,我们在大的招生考试框架之下,这个由政府包揽的考试制度是存在问题的。依据对考试招生领域历史纵向演进的追踪,对各方面现实问题的综合分析,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招生考试制度的问题是制度性落后。

这种高考招生制度越来越成为理智的民众避而远之的对象,一方面民众开始用脚投票,选择远走他国。以美国SAT为代表,以其灵活、开放的高考方式,给外国学生考入美国名校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从而出现了SAT与中国高考争夺优秀生源的格局。大量考生选择弃考,这种于国于民都不利的考试招生制度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坦白地说,我们现在考到北大清华的学生,是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不上大学的那些学生。因为1977年恢复高考时就招三四十万人,现在每年出国留学的有多少人?到美国十几万,到世界其他国家就是三四十万人,这是大学本科阶段,其他还有中小学阶段就出国留学了。这个问题很严重,如果解决不了,后面落后不可避免。

因此,高考改革只能进,不能退,但必须在解决了问题的前提下才能进。从改变政府包揽、计划招生、总分录取、单一评价标准等关键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

所以说,2014年9月的“意见”删去了“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于是体制性弊端和按高低分数排队这些老问题没得到解决,又产生了不少新问题。浙江和上海招生改革试点表现出的问题纷繁复杂,未能将招考分离纳入高考改革是其中的关键,以后能否坚持并持续稳定下去,或评价整个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向前进还是向后退,是否成功的关键,就是看是否实现招考分离。

3.

改革背后的逻辑:以人为本

我们讲高考改革背后的基本逻辑是什么,为了讲清楚这个基本逻辑,还是要举一个例子,就是哈佛怎么招生。首先,我想明确说一下,中国的高考招生要像哈佛那样,短期内不可能的,至少是十年之内不可能。

哈佛怎样评价一个学生?它有三个层级:第一,就是你的学业成绩,学业成绩考试分数是学业成绩的一个表达方式,是基础,但不是说你的学业成绩越好,考的学校就越好,学业成绩在美国不同大学里面权重是不一样的,越是好的大学,学业成绩的比重越低,哈佛大学一般是占到25%—40%之间,但是你要是进一个一般的学校,比如说社区学院,可能主要就看你的学业成绩;第二,要看你的社会活动等等;第三,就是看你的个人特质,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怎么评价一个人的个体特质?国外大学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申请大学的短文,关键并不在于看你的主题,而是你怎么写,你的申请短文,是否体验出你的专业理念、你的哲学理念、你的使命感等等,但在中国这个目前是不行的,老百姓不放心,政府不放心,政府官员也不放心;

2)个人面试,至少一小时的面试是非正式的讨论,由校友与申请人对其兴趣和参与活动进行讨论,它是被面试者表现个人特质的一个机会,这些个人特质在大学申请的书面材料中无法表现;

3)把你所有的资料集中起来分析,各块拼在一起是否描述了一个有智慧的、有成就的、动力十足的、有天分的、有趣的人,因为时间关系不再展开说这个问题了。

参照美国的选拔程序,我们的高考招生改革,它的基本目标,通过多年各种反复的考虑,还是要学生为本,要建立自主、专业、透明、公正的高考招生制度,这是一个大的目标。

自主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一个是高校有更大的自主权,因为考试招生的主体就是学生和高校。事实上,很多国家的高考招生是没有政府参与的。

所谓专业,由专业团队实施,人员、程序专业化、精细化。

透明就是程序透明,可以监督,大家都可以看到。

公正,所有的人、所有的学校一碗水端平。有一个改革措施是大家没有争议的,就是几个录取批次合并,实际上所有的批次都是没有必要的,只是一个行政安排。

4.

应对之策:综合评价人才

在这轮新高考改革中,作为重要参与主体的中小学,应该如何应对?我提出以下几点:

1)因为考生与高校选择空间相对增大,中小学教学不要完全盯着考试分数;

2)重点关注综合素质评价,也就是综合素质培养;

3)平衡国家规定课表—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留出时间和空间,宽的口径进行教学;

5)各学校要尽可能走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如何中小学评价改进?我提出两大任务:

1)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等;

2)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包括协同推进课程教学、招生考试等相关改革,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保障评价经费投入等

对于中小学而言,也要建立自己健全的这种评价机制:

1)强调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

2)强调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改变过去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

3)强调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改变过于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做法。

最后,高考这种改革,每个人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们不要认为高考改革是教育部的事情,它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

谢谢大家。

章来源:自主招生内参

产品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