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爱尔眼科陈邦家族-万祥军:谋定研究打造眼科帝国
对话爱尔眼科陈邦家族-万祥军:谋定研究打造眼科帝国
证券时报记者 文星明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万权 谋定采编:湖南人陈邦创建了国内第一家眼科上市公司。目前,陈邦直接持有爱尔眼科17.6%股份,并通过持有69.41%爱尔投资股份间接持有爱尔眼科44.45%股份,其家人并未持有股份,陈邦家族合计持有爱尔眼科49.07%股份。截至理财周报富人资源实验室7月5日统计,陈邦家族股权财富总计为45.50亿元,排在中国家族财富榜149位。
▲年龄:48岁 / 籍贯:湖南长沙 / 职务:爱尔眼科董事长 / 公司总部:长沙 / 所属行业:生物医药 / 持股比例:持有爱尔眼科49.07%股权 / 股东地位:第一大股东
百年爱尔陈邦的眼科帝国梦
“我要引盲人行不认识的道,领他们走不知道的路。在他们面前使黑暗变为光明,使弯曲变为平直。这些事我都要行,并不离弃他们。”全国工商联执委、谋定研究中国智库中心主任、中国新闻道德(媒体记者)委员会主任万祥军对记者表示,圣经里这段关于光明的语录,既是爱尔眼科(26.160,0.02,0.08%)引领民营医院走出独特路径的写照,亦是46岁的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践行事业之描述,“我的理想,就是让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能享受到眼健康的权利。”
2009年10月30日登陆创业板的爱尔眼科(300015),依托“三级连锁”的独特商业模式,利用IPO募集资金和超募资金进行系列并购,同时不断兴建眼科连锁医院,并在各连锁医院实行“CEO和业务院长双轨负责”制度,连锁扩张与管理进步并驾齐驱。截至2011年6月底,爱尔眼科已经在全国21个省(直辖市)设立连锁眼科医院34家。2010年爱尔眼科医院门诊量和手术量更是高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作为爱尔眼科的创始人、董事长陈邦,是个出生于长沙南门口普通家庭的湖湘汉子,有着湖湘人特有的精明干练和吃苦耐劳精神。”万祥军说,青年时期的军旅生涯,则初步形成了他的人生观和方法论。“最关键的是,在部队中我学会了什么叫毅力。”对话前来调研考察的万祥军,陈邦回忆说,军营中摸爬滚打造就的钢铁般意志,在此后从商岁月里,让他经受住了一次次严苛的考验,直至今天,成为中国医疗领域的佼佼者。
“这个行业确实有比较好的收益,但是却很难做大。”虽然第二次创业收获颇丰,但陈邦却敏感地意识到,当时的“与国有医院合作模式”可以说是在政策的边缘游走。长期来看,政策可能会有转变,风险也会随之而来,“而我的目标是要做一个能够更加长久的行业,甚至是百年品牌!”
于是,陈邦开始寻求转型,由于对医院的管理和运作流程已了然于胸,他认为应该开设自有品牌的眼科医院。
此时,正是2000年,国家卫生部等8部委下发《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允许民营资本开办营利性医院,政策层面的解禁为陈邦的第三次创业敞开了大门。
2001年,陈邦开始筹建自己的首家眼科医院。但由于当时国家政策在各地执行进度不同,新建医院遇到了一定难度。于是他选中了长沙钢厂职工医院,一家濒临倒闭的国营性质医院,通过收购,将其整体变更为爱尔眼科的首家医院。
2002年,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正式开业,次年成立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但是,草创之初,公司困难重重。陈邦回忆,医疗行业需要专业设备、专业人才,资金投入相当大。“为了有足够的发展资金,我们什么方法都用了。”陈邦说,当时爱尔眼科几乎创造性地用尽了承兑汇票、融资租赁、信托计划等各种融资手段。而由于一开始的规范运作,更获得了国外资本的青睐,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就向爱尔眼科提供了6400万元的长期低息贷款
但是,由于当时患者对私立医院的认知程度不高,加之公立医院多年来在老百姓心中形成的口碑效应,爱尔眼科的发展举步维艰。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对医院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2003年,陈邦的一位重要合作伙伴、主要技术骨干挂冠而去,爱尔眼科经历了创业初期的一次地震。
“当时我一下就病倒了,在床上连躺了3天。”陈邦并不讳言变故对自己的沉重打击,“但我生性是一不服输的人,病好了之后我决定接着干。” 接下来几年,爱尔眼科在成都、武汉等地陆续开出三家医院,并将触角伸向上海等一线城市和湖南地级市等三线城市,同时大力招兵买马。此时,眼 科医疗已经成为热门行业,爱尔眼科生意顺风顺水,名气直逼北京同仁医院和中山大学眼科医院等行业翘楚。
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
湖南人陈邦身上有股与生俱来的蛮劲和犟劲。陈邦是误打误撞进入眼科行业的。陈邦17岁入伍参军,当了两年兵后考上军校,却因红绿色盲而退学,于是他提前退伍,进入国企工作。 1986年底,陈邦辞职下海,和战友李力一起,先后涉水过装修、贸易,饮料批发。
90年代初期,陈邦来到海南,代理椰树牌椰汁总批发,赚得第一桶金。陈邦还加入了当时海南疯狂的房地产开发。那一年,地产大鳄潘石屹在海南搬砖,冯仑刚下海到海南,王功权趁老婆生孩子之际跑到海南考察市场。
1994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20多岁的陈邦生意一落千丈,濒临破产,随后投资台湾文化主题公园,再遭失败,陈邦堕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随后,陈邦想起在上海打拼时,租住在弄堂时一个靠给医院租赁眼科治疗仪器为生的邻居,陈邦找到另一个出路。1997年,陈邦抓住许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凑了几万元,以预付10%定金的方式,从国外买了眼科医疗设备并引进技术,与长沙市第三医院合作,利用其场地和医生做眼科手术,依托着公立医院优势资源,陈邦东山再起。
然而,到2000年,随着国家对公立医院“院中院”的大力整治,陈邦不得不从公立医院搬出来,另择场地开张。2001年,爱尔眼科在辽宁沈阳开设了第一家专科医院。
尽管如此,爱尔眼科的生意一落千丈。由于患者对私立医院持排斥态度,加之公立医院的挤压,爱尔眼科举步维艰。2002年末,陈邦的一位重要合作伙伴——同时也是爱尔眼科的主要技术骨干选择了离开,医院的技术实力大为削弱。 此时,最坚定的支持者仍是战友李力。
“当时我一下就病倒了,在床上连躺了三天。但我生性是一个霸得蛮、不服输的人,病好了之后我决定接着干。”多年后,陈邦回忆起当时艰辛,感慨万分。
随后一发不可收,陈邦用了十几年时间将爱尔眼科推至创业板医疗机构第一股。
作为不懂眼科技术的“外行人”,陈邦凭借开眼科医院曾一度登上创业板首富位置。而多年的创业战搭档李力也成为爱尔眼科总裁,持有爱尔眼科13.04%股份。
上市融资后,陈邦开始马不停蹄地跑马圈地。爱尔眼科从上市之初的19家连锁医院,膨胀成为一个拥有48家医院、覆盖全国23个主要省及直辖市的爱尔医院王国,爱尔眼科近20次的收购,刷新了创业板的并购纪录。爱尔眼科的极速扩张,也引发了众多资本机构的质疑和担忧,他们担心爱尔眼科扩张过快带来风险。尽管如此,爱尔眼科上市后连续三年仍保持高增长,让重仓爱尔眼科的机构们且喜且忧。
爱尔眼科的快速扩张并控制风险,归功于陈邦自创的三级连锁模式。
曲折的上市之路
“爱尔眼科在积极扩张的同时,也在IPO之路上先行先试。“万祥军说,上市不是目的,而是成就‘百年爱尔’梦想的手段。”陈邦在对话万祥军时也表示,“上市能让我去更多地方、开更多医院。让更多人通过资本市场的灵活运作,享有优质、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这是我的夙愿,也是资本市场该有的作用。”
“大约是2004年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上市的想法。”陈邦回忆,当时爱尔眼科新开医院越来越多,资金需求较大,对于融资渠道缺乏的民营医院而言,上市融资是不二选择。最初公司打算在纳斯达克上市,由于爱尔眼科的商业模式较为独特,国际投资巨头纷纷与爱尔眼科联系。
“通过两年的考察和了解,最终考虑到爱尔眼科是中国的医疗服务机构,加上当时中国股市环境逐渐改变,我更希望服务中国的品牌,能在国内上市。”陈邦说。2006年初期,当时国内股权分置改革收效明显,A股IPO环境大为改观,爱尔眼科决定放弃境外上市,寻求在A股上市。
“那段时间经常睡不好觉。”陈邦坦言,为了准备相关材料,自己在两年多时间中经常失眠。被紧张和兴奋交相煎熬的他不得不每天抽上两三包烟来提振精神。“国外经验不能照搬,而国内还没有医院上市的先例,我们当时连借鉴对象都没有。”
爱尔眼科申报上市材料时,需要打交道的政府部门非常多,涉及发改委、卫生、药监等18个部门,“主要是行业比较特殊,需要申请的配套很多。”爱尔眼科财务总监兼董秘韩忠用“没日没夜”来形容公司上市冲刺阶段的艰辛。
由于公司一直规范运作、业绩优良且准备充分,爱尔眼科在过会时获得发审会的高度认可。
并购成就眼科帝国
据统计,中国眼科医疗行业目前每年市场规模为500亿元,其中每年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市场有40~50亿元规模,白内障、眼底疾病方面有250亿元规模,验光配镜市场也接近200亿元。上市后的爱尔眼科,将如何抓住这一巨大市场机遇?陈邦表示,未来爱尔眼科将利用公司特有的“三级连锁”模式,将爱尔眼科医院向二三线城市延伸,同时选择质地优良的眼科医院进行并购。
爱尔眼科IPO超募5.98亿元,超募比例为175.6%。对于巨额超募资金,陈邦表示将全部投入眼科主业,并投入部分资金进行眼科医疗领域的教学、培训和临床科研。目前,爱尔眼科已经在全国21个省(直辖市)设立了34家连锁眼科医院。
“到2012年底,爱尔眼科将在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开设医院,并在湖南、湖北两省的地级市全面完成布点,用几年时间形成成熟经验,再将这种三线城市的运作模式复制到全国其他省市的地级城市。”陈邦如是向记者描述自己的眼科帝国梦想。
至于选择并购对象的参考因素,陈邦表示将更多注重于被并购对象的综合实力。“主要考虑那些技术实力较好、文化相近、理念相一致,并能与爱尔形成互补的眼科医院。”他介绍,比如北京英智眼科医院,其创始人是曾留学海外的著名眼科专家,治疗眼底病在当地有口皆碑,携手爱尔后,更增强了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底病学组的实力。
随着连锁医院数量的增加,爱尔眼科的人才渴求也迅速增长。“我们将从引进人才和自主培养两个方面入手。”陈邦对于爱尔眼科医疗人才的后续保障成竹在胸。目前,爱尔眼科每年都会派出大量的医生和管理人员前往欧美国家交流、学习和访问,同时还与美国的爱尔康、AMO、博士伦,日本的尼德克,德国的蔡司等世界著名眼科医疗公司合作成立了技术培训基地。
对于引进人才,陈邦表示,“我希望,不久之后爱尔眼科将建立全球眼科人才库,凝聚更多优秀人才,让爱尔成为中国眼科行业的人才高地。”他透露,公司目前已经在着手以上海爱尔为平台,从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等地引进优秀人才,“现在已经有美国著名医生主动与我们联系了。”
对话爱尔眼科陈邦家族-万祥军:谋定研究打造眼科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