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为拍新片找感觉 游走于成都老工厂

贾章柯

  

  昨日,著名导演贾樟柯只身来到成都,为自己的新片《24城记》选景。今天,剧组的主创将来到成都,包括摄影师余力为、音乐监制林强等贾樟柯的一干老搭档都将各就各位,为这部记录420老厂以及成都城市变迁的电影做好最后的准备。

  420故事,每个都令贾导动心

  昨日,当贾樟柯看到由本报联合剧组发起的老厂记忆讲述者征集结果时,终于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我原本很担心找不到太多合适的讲述者,但没有想到征集的效果这么好,报名者这么多,而且每一个人的故事听上去都是那么地有意思。”

  在厚厚一叠报名表格中,贾樟柯很快找到了令自己兴奋的故事,不管是曾经在420厂基础设施建设当中负过工伤的老师傅,还是一家三代都在420厂工作和生活的家庭,不管是曾经和刘晓庆同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共事的文艺积极分子,还是收藏有关于老工厂的电影拷贝的民间收藏家,都令贾导产生了浓厚的创作灵感。他说:“我真的很希望能够尽快听到他们的故事,就是由他们自己来讲述,我需要最真实细节的回忆,不管是关于工厂的,还是关于他们自己的,哪怕是曾经为420厂足球队加油助威的记忆,都是弥足珍贵的。”

  他将在最近几天联络第一批讲述者,拜访他们,和他们对话:“我希望能够走进他们的家,在那样一个自足和熟悉的小环境里讲述最有感觉。”贾导告诉记者,和《24城记》套拍的这部纪录片有望在黄金周结束之后就开始拍摄。

  找灵感 走进工业文明博物馆

  由于对成都的历史渊源和地理环境不是很熟悉,所以刚到成都的贾樟柯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到处看看,希望能够对成都的东郊有一个大略的认识,于是他提出要去参观东郊工业文明博物馆。在博物馆外,贾樟柯一眼看到《建设者》的雕塑,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者告诉贾导,《建设者》是由原四川雕塑艺术院院长任义伯创作的,它曾经是成都市民最为熟悉的城市建筑,是当年为庆祝一环路通车而造,曾经在一环路东边的水碾河路口矗立了20多年,直到2004年,由于城市改建,才迁到现在这个地方,成为代表东郊工业文明曾经辉煌的一个地标。贾导当即就表示,把这个雕塑拍成影片片头,一定会有着特别的意义。

  选择拆迁遗留厂房的遗址进行场景复原和重新装饰的东郊工业文明博物馆,让贾导对于成都东郊的工业变迁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而博物馆里安放的旧机床、老式录像机以及老厂厂券等物件,也让他兴奋不已。在展区外,一些市民正对着玻璃门跳起了国标舞蹈,还有人自顾自地在练习吹笛子,他们那种自得和陶醉的存在方式,让贾樟柯驻足良久。

  找感觉 游走成都老工厂

  由于420厂已经进行了不少拆迁工作,因此,《24城记》里所需的大量生活区场景及老的大厂房和礼堂,都不能在420厂区完成所有拍摄。贾樟柯希望能够寻找更多的老工厂以便拍摄。记者向他推荐了去年吕乐导演曾经在拍摄《十三棵泡桐》期间使用过的外景:成都云内动力机械厂(原成都内燃机厂)的生活区。

  在生活区内,还有大片没有拆迁和改建的老宿舍楼,红砖的筒子楼、小小的窗户、挂满了油垢的排风扇,每一家窗户都晾晒了大人小孩的衣物,悠闲逍遥的人们在楼下的大树旁边乘凉,一边说着家长里短,狗儿们在旁边散步,鸡在草丛里啄食。贾樟柯走走停停,不时掏出手机拍摄一些镜头。一位大妈告诉我们,这些楼房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建造的,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年龄”。

  贾樟柯说,在未来的一两天,他将和他的主创们一起,多走几家这样的老厂,寻找《24城记》镜头当中需要的画面。

  征集令

  《24城记》寻找工厂记忆讲述者

  也许您有在420厂或其他的国营大型工厂的工作经历,也许您的一生都与这些老工厂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快乐的童年时光、如火的青春年华,都伴随着那机器的轰鸣声,车床的锻造声……国际知名导演贾樟柯将在成都拍摄一部关于420工厂的故事片,现特向广大市民征集有关420厂或其他国营大型工厂的记忆讲述者。无论是故事、人物、物件、生活的片段,只要是记忆都在我们的征集范围。

  您的讲述将成为影片的一部分。一旦您成为《24城记》及纪录片中的主角,您的声音和面容,就有可能被贾樟柯带到世界各地,您的珍贵记忆,在一瞬间就将被人们共享,打动全世界电影观众。
  拨打讲述热线86613333-1,留下您的基本资料,剧组的工作人员将与您联系,通知您前来讲述的时间与地点。

  成都商报社《24城记》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