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城记》贾樟柯:中年小武在慢慢沉淀


 

  3月2日-7日,戛纳电影节参赛片《二十四城记》在内地举行巡回首映,贾樟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6 大城市,和本报读者举行零距离交流见面会。


  等陈建斌在大银幕上,绘声绘色地讲小时候打群架的事,坐在成都王府井电影城里的观众笑倒了一大片。


  陈建斌几乎每讲一句话,台下就笑场一次。


  这是3月4日晚,《二十四城记》在成都首映。导演贾樟柯本人也不明白,大家都在笑什么,差点以为台词出了毛病。后来有观众解释,成都的东郊是小流氓经常光顾的地方,民风剽悍,电影里的故事勾起他们似曾相识的记忆。


  影片主角赵涛陈冲吕丽萍代表着不同时代厂花,随着位于成都郊区420这个秘密军工厂的变迁,她们的个人命运成为50年中国社会变革的缩影。该片在成都取景拍摄,正在拆迁中的420厂,以及说着不标准四川方言的工人师傅,构成了影片的主体。


  在成都,《二十四城记》遇到了最热情的观众。观影结束后,本报举办了长达50分钟贾樟柯的观众见面交流会。影院的值班经理卫先生握着贾樟柯的手,激动地说:"这是本影院史上最牛的一次见面会。"在卫经理的印象中,王府井影城办过很多次明星见面会,通常都只有几分钟,走走形式。在贾樟柯的见面会上,全场半数以上的观众都在举手,热情高涨地抢着要发言,影院多次宣布结束活动,观众还欲罢不能,迟迟不肯离开影院。


  同样在成都,《二十四城记》遇到了最苛刻的评价。一位观众对电影直接以楼盘名称为命名非常不满,认为该片为商家做广告的痕迹太重。他站起来,毫不客气地当众问贾樟柯:"华润给您钱了吗?"


  赵涛在电影里扮演娜娜,有大段成都方言的自我讲述。土生土长的成都观众对她现学的成都话显然不认同,会直接指出:"你说的那段成都话不太标准,会不会觉得很突兀,影响到整个影片?"


  赵涛聪明地给自己圆了个场:"娜娜从小在成都长大,但一直生活在工厂里,用的是一种工厂语言,比如还夹杂着东北口音,都很正常,并不会突兀。"


  这场"史上最牛"的见面会,是贾樟柯和《外滩画报》全国读者见面会的其中一站。3月2日、3日,贾樟柯已经在沈阳、重庆和本报读者见面。


  "在沈阳的时候还有些紧张,因为不太熟悉;重庆好多了,因为这是我拍《三峡好人》的地方;在成都就更放松了??"贾樟柯回忆说。此后,贾樟柯还奔赴北京、广州、上海,和读者见面。


  连续一周,马不停蹄地奔忙于不同城市之间,贾樟柯的整个行程成为一场体力消耗战。仅广州一天,他从中午抵达酒店开始,除了接待三批记者,还在广州高校举行宣讲会,下午参加青宫电影院的观众见面会。但到了晚上,贾樟柯总会精神很好地走进电影院,和《外滩画报》的读者见面。


  贾樟柯告诉记者:"我愿意走进影院和观众去交流,他们的反应很有意思,很多都是完全超出我的意料,成为我继续做电影的动力。"


  贾樟柯所说的"动力",就是来自现场观众那些细微的触动。在沈阳,一位学电影的观众自己拍了一部类似《铁西区》的反映工业文明的纪录片,但是投报无门,不知道该怎么让更多人看到。贾樟柯则大度地告诉这位年轻小伙子:"你把它寄给我,让我看看,能不能一起来想点办法。"从这个小伙子身上,贾樟柯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另外一位观众,则说出了大多数文艺青年的心声:"贾樟柯导演,因为有您,我才知道拍电影不是富贵子弟的专属,一介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能够拍出好看电影,一样能成为导演??"

 

下一页 贾樟柯与《外滩画报》读者部分精彩对话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