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指导福茂专访:戛纳就和世界杯、奥运会一样

  5月16日,第60届戛纳电影节将如期开幕。和以往不同的是,“六十周年”几个字令本届戛纳格外引人关注。除了强手如林的竞赛单元、花样繁多的庆祝项目、蜂拥而至的媒体和片商,还有一个人值得我们关注,他就是戛纳电影节的艺术指导特里·福茂。作为戛纳主席吉尔斯·雅各布身边的头号权力人物,福茂的选片策略直接影响到戛纳甚至世界电影的面貌。近日,福茂在百忙之中抽空回答了本报提出的6个问题,从中可见戛纳运作的整体思路和福茂本人的眼光。

  新京报:在新的世纪,戛纳如何做才能和其他几大主要的电影节区别开来?

  福茂:其实这些大电影节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一些最基本的因素都是相同的:电影、观众、推销影片、各路的影星。几乎所有的电影节都面临同样的痛苦:挑选那些能够最大限度代表大众兴趣和意愿,但是又要兼顾专业眼光和水准的作品。戛纳电影节近年有了很多变化,它不仅代表自己,可以看作是其他电影节的风向标,现在电影节有了更多的观众,它的魅力和吸引力也在增加。媒体对电影节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它甚至可以和世界杯、奥运会和环法自行车大赛一样享受媒体的高关注度。戛纳有着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电影交易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制片人、批评界、掘金者、中间人在这里约会寻找机会,买家和卖家通过戛纳找到彼此。

  新京报:对于戛纳和其他电影节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竞赛单元?

  (福茂误会了此问题,实际上我问的是“在戛纳和其他电影节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什么,竞争还是其他”。)福茂: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明星和影片的买卖这些都差不多,我想最重要的可能还是竞赛单元吧。金棕榈和奥斯卡一样,直到今天依然是大家想得到的。金棕榈都是22部影片的争夺,是22分之一的机会。电影节期间,大家谈论的话题只有电影,很多人特意来到戛纳,就是为了看电影。你如果24小时都没有看电影了,那你真的应该找个影院坐下了。

  新京报:从50周年到60周年,这十年来戛纳有什么变化吗?

  福茂:今年是戛纳的60周年,我们要纪念这辉煌的60年,但更期待电影节后的每一天。期待戛纳今后把视野放得更宽更远,我相信戛纳电影节的质量会更高,当然它需要一个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如何与未来对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未来更值得付出精力和思考的原因。

  新京报:在选片时,戛纳像注重影片本身的艺术质量一样注重它们所代表的国际性吗?

  福茂:艺术质量当然是永远都重要的,既要保持悠久的传统,又要有自身的原创性。戛纳电影节就像一个天然的陈列柜,用电影这种方式展示着各地不断改变更迭的风景。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都会有一些非常独特的影片,因为电影在不断变化,变化没有停息。当然要兼顾不同地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戛纳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影节,它要有一个开放的国际性的眼光。因此我们除了竞赛单元还设置了展映单元、短片以及一种关注单元等等。

  新京报:作为全球电影景观的一部分,中国电影在戛纳扮演了什么角色?

  福茂:这些年中国电影的的地位日益重要,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导演和优秀的影片。在我看来,今时今日的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或缺。比如今年,我们选择了一位中国导演王家卫的作品为我们具有纪念意义的60周年庆典揭幕。同时选择这部影片的意义还在于:这是一个全球化合作日益密切的年代。这部作品由中国导演指导,主演来自美国和英国,法国是联合制片方。

  新京报:能告诉大家在戛纳历史上您个人最喜欢的影片是什么吗?

  福茂:哈哈,这是个陷阱,我不能上当。在那么多年的伟大作品中选出一部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不能表达我的个人倾向。不用说整个历史上,就拿今年来说,看看那些名字,多么不可思议的啊。

  ■记者手记

  他一点头,可以送一部电影去天堂,他一摇头,可以让那部电影打道回府。他就是戛纳电影节艺术指导特里·福茂———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电影节的“二把手”。

  距离戛纳电影节60周年开幕还有几天时间,在这个关口提出邮件采访要求似乎有点“添乱”,不过好在福茂先生和戛纳媒体部门的工作人员非常友好。看着福茂先生在百忙之中回复的法文,我不由得想起一个下巴上留着胡子茬的46岁男人熬夜喝着双倍浓咖啡、时刻留意手机、同时在电脑上飞速发送电子邮件的场面。

  福茂曾开玩笑说“到6月1日(电影节结束)之后我就什么都不是了”,这当然不是实情。实际上46岁的福茂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几乎每天都看4到6部电影,然后全世界乱飞当“星探”,“必须保持健康、少吃、不喝酒、睡好”,这是福茂的“铁人”工作心得,代价是他的两个孩子———一个两岁,一个四岁———管这位陌生的爸爸叫“先生”。

  有压力吗?”没压力,也没礼物。当一个导演或制片人跟我说,‘你一定要选这部电影,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电影’时!我不管这叫压力。虽然每人都很紧张,但大家都尊重我们的选择。”2001年出任戛纳艺术指导的福茂,自从上任以来就和王家卫、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样的顶级“顾问”紧密合作,他的压力在于,“其他地方,只要你选了3部好电影,大家就说电影节成功了!但在戛纳,他们要求每天看到两部杰作!”作为一个来自法国里昂电影学院的院长兼超级影迷,做戛纳艺术指导可以说是福茂梦寐以求的工作,但也同时限制了他另外两个爱好的发展:日本柔道和去阿根廷旅游。他的下面这句话也许可以作为所有“御宅族影迷”的心声:“有时候我感觉我们过的是非常自我中心的生活,幸好有其他艺术家告诉你世界各地发生的事。”

  ■他们掌握戛纳

  与威尼斯电影节可以找德国“外援”领衔不同,戛纳电影节以主席雅各布和艺术指导福茂为首的整个幕后团队都是法国人主导的(只有一人来自西班牙),这30多名成员大多来自行业组织、政府和地方代表,甚至左倾的法国总工会,法国文化部长也是其中最有发言权的一个。他们每年开会4到5次,其中一次是电影节开幕的第一周在电影宫内举行,主要讨论开幕当晚的情况和未来几天内可能出现的问题。

  年初会议用来讨论评委会主席和成员人选(按推荐程度高低列出)以及电影节海报的设计。

  每次会议的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小时,主席雅各布是主导会议的舵手,他的强势地位和行事方法都保证了会议能快速解决问题,不会有时间用来大量讨论。又由于其他成员来自各个利益不同的组织,所以他们之间很难达成“一致反抗”的局面,这也进一步强化了戛纳的“独裁”性质。今年76岁的雅各布已经执掌戛纳近30年之久,去年底,董事会成员又一次和他续约3年,这意味着他将一直待到2009年。按《戛纳:呼喊与细语》一书的作者所说,戛纳在60年历史中其实只有3位实际意义上的主席,这要么说明戛纳特别保守,要么说明它极其稳固。

  荨经过戛纳主席吉尔斯·雅各布(上)多年的悉心栽培,特里·福茂于(下)2001年出任戛纳艺术指导。艺术指导直接决定着每年的选片阵容和整体面貌,福茂成了戛纳的二号实权人物,媒体已将其当成雅各布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