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山》导演李杨(左二)和主要演员
昨天(21日)电影《盲山》在北京万达举行了首映,影视届诸多明星到场捧场。在接近年底、大片云集的档期登陆院线的电影《盲山》,沿袭了导演李杨前一部电影《盲井》关注底层人们生活、充满人文关怀的主题笔调,在首映上引起观众和媒体的强烈反映。在首映式后的媒体记者会上,导演回答了媒体记者的问题。
问:能说说您为什么要做这样一部关于拐卖妇女题材的电影吗?
李:拐卖妇女不是现在才有的一个罪行,其实在中国、在外国,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拐卖事件。但是我觉得当今的现代社会是不应该再有这样事情发生的。尤其实在中国,中国改革开放不应该伴随这样的罪恶。经济发展了,但是罪恶不应该延续。《盲山》这样的一个故事反映的是当今人性重的一些悲哀,比如冷漠、自私、对于钱的崇尚。比如片中的那个为了3块钱就拒绝女孩子搭乘的司机。这些都说明当今中国很多人的拜金主义很严重。
问:这部电影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会有改变吗?
李: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如果一部电影能改善社会的话,那真是太了不起了。这些不是电影人能做的,电影人能做的就是描述。但是电影会带来一些思考。社会现状的改变是政府、每个人一起做的事情。电影是不能改变的,希望电影带来的不仅仅是思考吧。
问:您的第一部片子《盲井》没有在国内上映,第二部片子《盲山》上映了,是什么变化了呢?是周围的环境还是您的作品呢?
李:我觉得两者都有。首先是环境的变化,有人说如果这部片子在四年前、五年前出现也许就不会和观众见面了,这说明中国的思想在变化。当然,我也对影片做了一些调整,生活在继续,我们也要适应这些情况。
问:这样的片子很少在国内院线上映是吧?
李:电影院愿意放映这样片子的还是很少。因为我们的电影院还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发达,有很多的艺术院线、小电影院。我们的电影院很大很豪华,票价很贵,所以电影院觉得这样的片子不够赚钱就不会上映的。所以我很高兴今天电影院可以放映我的这部《盲山》,给电影更大的空间,而不是一味的美国大片。
问:李杨导演,您的这部《盲山》能在中国院线上映的同时也有一些的改动,您怎样看待这种牺牲呢?
李:有一些改动,但是也谈不上牺牲。中国有句老话“上什么山唱什么歌”,我要在中国放映片子就要适应中国的市场和相关的规则。
问:那这部片子最后得以再电影院上映过程是否很曲折?
李:过程其实是不重要的。真正面对影片的时候,说到拍摄的时候遇到怎样的困难、怎么样的问题,这些观众不会太在意,关键还是电影。像这样严肃题材的电影能在中国上映,能争取到现在这样的发行放映,我很高兴。
问:那是不是说明这个电影审查也在慢慢的改变?
李: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相关的制度也是在慢慢的改变。(以后的创作是不是更有空间了)我相信,我相信。
问:您刚才提到下一部片子,虽然现在不愿透露太多,但是它的风格是不是会和此前的《盲井》、《盲山》相似?
李:在没有做出来之前这个不知道。
问:今天的首映式上观众都非常的激动,这个您当初预想到了吗?
李:我一直很期待在中国放映时观众的反映。这个和在戛纳放映、在香港放映可能会不一样。很高兴大家对这个片子很有兴趣。
问:几年前贾樟柯的《世界》在国内上映的时候观众和评论反映其批判性似乎有了折扣。您担心《盲山》也会这样吗?
李:电影拍出来就是给大家评论的嘛。这个评论还是交给大家吧。我自己不做评论。
问:《盲山》的海外发行是不是很好,已经收回投资了?
李:还可以吧。在海外很多国家都在放,至于档期,我还不是很清楚。片子的发行都是法国的Studio Canal发行公司在做。
问:介绍中说到拍片子借的家人的那些钱有还上了吗?
李:还没有,不是他们不着急,是着急也没有用,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笑)拿了家人几十万。其实这样不对,拍电影不该这样的运作筹钱,拍片的钱应该是公司在运作,但是有片子要拍的时候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问:很多艺术片导演都是找国外的资金来拍片的,为什么《盲山》要找家人自己筹集呢?
李:因为当时出现了资金的短缺,为了赶制作的时间、进度,所以才逼得自己筹钱。当初也没有找海外的资金是因为我更看重时间,用钱来买时间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
问:李杨导演为了这部电影对拐卖妇女的事件做了很多的研究,那么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得政府对拐卖妇女案件加大了打击力度呢?
李:这个还没有完全的遏制,最近也还是有女孩子被拐卖的事件。这说明法律还是有缺陷的,买人的人是不犯罪的,没有相关的法律来制约。只要有买方市场的存在还是会有人愿意铤而走险。如果买人就犯法判刑的话,(现实)应该会有所改变。这是一个问题吧。
相关报道:
图大牌云集《盲山》首映会 在场观众数度感动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