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的坎坷喜剧路:永远的“小人物”

喜剧演员也会变老,比起电影和小品很少人看过他的话剧,他脸上的皱纹是我们昔日笑声的余波吗?


1986年的陈佩斯和朱时茂

 

  陈佩斯“少爷的磨难”

 

  1986年,拍摄完《少爷的磨难》后,有人撰文批评陈佩斯“低俗”。

 

  现在看来,陈佩斯当然不低俗,他没有在小品中嘲弄残疾人,也没在电影里插播广告。

 

  批评者的意思,其实是说,他的表演没有伟大的意义,深刻的价值。

 

  伟大的意义,在1980年代,多少还有点让人心有余悸。

 

  人们缺乏单纯的快乐,太少人能像陈佩斯那样让我们前仰后合。

 

  没有伟大的意义,只有很轻松的开心。

 

  当时春晚的成功,也有这个原因吧。

 

  这也是富有时代特色的成功。

 

  陈佩斯后来变得不那么一样。

 

  他跟春晚较真,想演些自己的东西。

 

  跟央视较真,状告央视出售春晚光盘侵犯他的著作权。

 

  陈佩斯赢了。其实,每个在春晚的演员都可以去争取自己的权利。

 

  但,只有陈佩斯。

 

  不为著作权较真,不向“大人物”较真。这也是富有时代特色的选择。

 

  后来,他去拍电影。

 

  可那个时代,电影市场远远不规范。

 

  一方面,拍摄电影并不自由,需要向国有制片厂买厂标。

 

  一方面,电影院隐瞒票房,大肆掳掠。

 

  计划和市场的交汇处,先行者总会不明不白地倒下。

 

  陈佩斯的民营电影公司,没有很成功。

 

  这也是富有时代特色的不成功。

 

  现在,他在制作话剧。

 

  相比他的电影和小品,看过他话剧的人,实在太少了。

 

  但他是少有的给二三线城市,带来话剧的人。

 

  他演骗钱的婚托儿、讨薪的民工、故作聪明的出版商。

 

  看完他最新的话剧《雷人晚餐》,

 

  93岁的父亲陈强,走到后台,对他说:我还是想演戏。

 

  陈佩斯推崇卓别林。

 

  那个给全世界人带来快乐、自己却得了抑郁症的伟大演员。

 

  人们喜欢陈佩斯,希望他重新回到春晚的舞台上。

 

  或许是因为,他的诚恳,实在稀缺。这也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稀缺。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