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桑楚
中国著名电影事业家、原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徐桑楚于昨天14时05分因呼吸衰竭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在电影圈大家都习惯称徐桑楚为老厂长,回顾老厂长的电影人生,从《林则徐》、《老兵新传》、《李双双》、《枯木逢春》、《阿诗玛》到《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喜盈门》、《牧马人》、《小街》、《城南旧事》、《庐山恋》、《开天辟地》等,徐桑楚一生出品了两百多部电影,其中不少都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除了这些电影作品外,老厂长还发掘了吴贻弓、黄蜀芹、石晓华、张建亚、张瑜、陈冲、刘晓庆、姜文等一批电影人。
热血青年 投身革命
徐桑楚1916年出生,曾用名徐诚炜,宁波鄞州鄞江桥人。徐桑楚一生秉承正直、公平、忠诚的人生准则,这也成就他早年的传奇生涯。当时很多年轻人都希望通过强身健体来使国家摆脱被欺辱的命运,徐桑楚当年就曾练习过拳击,后来跟随已是中共党员的姐姐一同前往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学业结束之后,他被派往武汉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担任抗敌演剧宣传队第九队队长,领导演剧队队员前往长沙、武昌等各个抗敌前线战场进行抗敌宣传。
新中国成立之后,徐桑楚开始从事电影行政领导工作,并且先后担任过长江电影制片厂厂长、海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等领导职务,组织拍摄了《鸡毛信》、《妇女代表》、《梁山伯与祝英台》、《老兵新传》、《林则徐》、《望江亭》、《51号兵站》、《枯木逢春》、《李双双》、《红楼梦》、《北国江南》、《阿诗玛》等一大批优秀影片,掀开了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人生。
亲自出马 狠抓剧本
1978年,徐桑楚担任上海市电影局副局长兼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上影厂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剧本荒”。于是徐桑楚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剧本创作和影片产量上。《泉水叮咚》的导演石晓华回忆道:“那时老厂长上午巡视工作,下午就开始在办公室里研究剧本。老厂长研究剧本不光是看整体的框架结构,甚至连每一句台词都会仔细去琢磨,然后星期天就把导演叫到自己家里,一起讨论这些问题。”
在徐桑楚亲自打磨下,《子夜》、《阿Q正传》、《雷雨》、《日出》、《城南旧事》等经典作品纷纷出炉。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产量也从1977年到1979年的年平均10部左右增加到1980年的19部、1981年和1982年的21部,并且在随后的时间里保持在年产量20部。
慧眼伯乐 推举新人
徐桑楚的电影人生与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以及第六代导演都有所交集,其中第四、第五和第六代导演中不少都是由他慧眼发掘的。上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回忆道:“老厂长那个时候提出搭班子拍片的建议,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合作拍片。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吴永刚与吴贻弓的合作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两人一起导演的《巴山夜雨》轰动一时。此外,宋崇跟着沈浮拍了《曙光》,李歇浦跟着张骏祥拍了《大泽龙蛇》,石晓华、黄蜀芹跟着谢晋拍了《啊,摇篮》。跟随老导演拍摄电影的经历不仅让这些年轻人有了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导演风格。”
除了让新人导演有更多实践的机会之外,知人善用是徐桑楚推举新人的另外一大措施。石晓华最初接触《泉水叮咚》这个剧本的时候,故事讲述的是反走私题材。当时徐桑楚就对石晓华表示,这样的题材不适合她,还是把剧本修改成儿童剧题材比较好。于是在接下来的每个星期天,徐桑楚都把石晓华叫到家里去商讨剧本,并且把张瑞芳这样的电影大家介绍给石晓华这样的新人导演。石晓华感激地回忆道,“《泉水叮咚》是我的导演处女作,如果没有老厂长,这部电影不会那么成功。”
顶住压力 勇于创新
从1977年到1986年,上影厂生产了包括《从奴隶到将军》、《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喜盈门》、《牧马人》、《小街》等162部电影,其中有48部获得各种奖项,获奖的总数多达261项。据说有一次徐桑楚在文化部开会,突然后背被人重重拍了一记,回头一看,原来是老友、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汪洋。汪洋大着嗓门对他说:“哎呀,桑楚啊,你们不能把所有的奖都拿回上海去呀,也得给我们留一点啊!”
不过在成绩的背后,徐桑楚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背负了极大的压力。《庐山恋》主演张瑜回忆道,“《庐山恋》里的轻轻一吻现在被誉为‘中国银幕第一吻’,甚至是‘改革开放之吻’,但当初要不是老厂长亲自拍板,这部电影根本拍不了。《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以及《芙蓉镇》等影片都是徐桑楚顶住压力,拍板开机的。今天看来,老厂长的这种坚持让中国电影前进了一大步。”
扎根本土 壮志未酬
从早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望江亭》、《阿诗玛》到之后的系列电影《红楼梦》,徐桑楚在勇于创新的同时仍旧注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老厂长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三国》也搬上大银幕。据说当初已筹集了2.5亿元资金,打算拍摄十部系列电影,剧本从“桃园结义”一直延续到“三国归晋”,并打算邀请日本著名电影公司和导演合作拍摄。但由于种种原因,“三国”梦一直未圆,成为其电影生涯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