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炮轰中国电影:今年大片赔在导演身上

密室之不可靠岸Lost In Panic Cruise(2011)海报 #04

电影《密室之不可靠岸》海报

 

     刚刚结束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新影联副总高军又带着盛世华锐公司的新片《密室之不可靠岸》(后简称《密室2》)和男主角苏有朋启动全国宣传。一向谈起行业现状心直口快的高军在微博时代却没太多发言,线下的他说自己不是不愿说,只是太忙,在采访中也对今年国产片票房与口碑失利发出批评之声:“今年张艺谋没作品、冯小刚没作品、陈凯歌没作品、姜文没作品,都靠‘麦庄’、金琛高晓松,他们能拍出经典片出来吗?能拍出口碑好的片子吗?导演一定是影片创作的灵魂,这灵魂要出了问题,躯壳不出问题才怪呢!我觉得今年这些大投资影片赔钱,都赔在导演身上。”

 

     谈国产片遇冷:大片都赔钱 培养“新冯小刚”需要时间

 

     网易娱乐:今年全国票房已经过一百亿了,但业界对今年片子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有颇多不满,你怎么看今年的“冷”?

  

     高军:你说的冷是上座率低了,银幕数多了。今年实际上国产片普遍不给力,特别是大投资的,你说谁不亏损?从年初的《新少林寺》《战国》《关云长》《武侠》,现在的《画壁》《白蛇传说》全都在亏损,确切地说,唯一没赔的就是《窃听风云2》

  

     网易娱乐:可以看的片子多了,观众为什么反而不想进影院了?

  

     高军:你看看,今年张艺谋没作品、冯小刚没作品、陈凯歌没作品、姜文没作品,都靠“麦庄”、金琛、高晓松,他们能拍出经典片出来吗?能拍出口碑好的片子吗?一般的大导演都是两年拍一个作品,今年有,明年不一定有,去年冯小刚是赶巧了有两部。导演一定是影片创作的灵魂,这灵魂要出了问题,躯壳不出问题才怪呢!我觉得今年这些大投资影片赔钱,都赔在导演身上,全是导演的问题。总体质量下降,今年就是一个小年,这没办法,就像农业生产,有丰年有欠年,今年就是个欠年。

  

     网易娱乐:但总不能把宝都押到他们身上吧。

  

     高军:我们希望由新的冯小刚出来,但这个需要过程,他们也不是一开始成大事了。但也别太无谓地降低自己的品味,你看把《战国》都拍成什么了,把《关云长》拍成什么了?人家都说那不叫《关云长》,那是《张麻子与叶问》,我觉得那种创作还是有问题的。

  

     网易娱乐:你预计得过多久才会新的变化?

  

     高军:大浪淘沙,就我所知今年赔了钱的人一大部分都撤了,电影不会投,看不懂市场,风险太大。烧钱真的不正常,电影真的要有产出比,没有性价比你做什么电影呢?监制就是瞎掰,投资一个多亿,加上宣发费一个亿,你要不演4.5个亿怎么赚钱,现在国产片里有几个能过五个亿的?所一定是赔的。闭着眼投资的人一定是流着泪赔钱。

  

     网易娱乐:你觉得这两年国产片烂片多,是不是也跟产量增加、以致突显出其实一直都存在的制作质量问题?

  

     高军:非也,这东西怕比,你拿今年这几个古装大片跟《投名状》比,都差很多。陈可辛按道理是个很严肃的创作者了,你看《武侠》:前半段和后半段风格严重游离,前面是一个古装侦破片,后面变成一个复仇电影。一般的作者型导演就容易走偏,跟他当年的《投名状》真的不可同日而语,是他本人江郎才尽还是退步?都不好说,因为一个创作者有高峰期和低谷期,比如姜文,《太阳照常升起》不是他的特失败的作品,是他创作彷徨期的作品,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写东西有时候一气呵成形成半篇文章,感觉不好就一字不出,但有一个区别,一个平庸的创作者,在彷徨期的时候就流俗了,有想法的也有彷徨期,但就会走向艰涩。今年好像困惑的导演很多,大家心态也不是特别好,都相对浮躁、太功利了,都想快进快出,结果就导致创作的走偏,我觉得今年投资比较大的古装大片问题都出在导演身上。

  

     网易娱乐:制片人难道不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吗?

  

     高军:真正一部电影开机以后,导演就是发动机,制片人根本左右不了。你之前所有的把控都在前面做完,前面不做完,想等开机以后去干涉这部停不下的机器,等于螳臂当车,没戏,只能做一些引导,纠偏的工作,比如,三天我看一些样片,发现有什么问题就跟导演探讨,而不是说你这导得不行,我来导吧。你导得还不如他呢!对导演把控工作都得做在前面,一旦开机,一是停不下来,二来导演是灵魂,制片人在开机后就没有太多话语权了,除非你想毁了那个片子,拍了一半不做了,资我不投了,那行。

  

     谈营销:《画壁》和《白蛇》变成一场恶斗很没意思

  

     网易娱乐:除了大片,有些质量不错的小片票房也输得很惨,他们的发行、营销方式是否还是不到位、成熟?

  

     高军:今年营销都下了挺大的力气,有的营销都出格了,像《画壁》《和《白蛇》,都变成一场恶斗,我觉得很没意思,都不是在做经营。好像同一条街,你开一特色餐馆,我开一特色餐馆,我们应该用特色来招揽顾客,而不是今天我把你店给砸了,明天你把我店砸了,这没劲,没法干了都。这个肯定是营销不成熟,它不是方法的不成熟,是出发点的不成熟。

  

     网易娱乐:《钢的琴》是否也是败在营销方法上?

  

     高军:《钢的琴》另当别论,我不认为它的营销是愧对于这个创作的,营销是宣传做的阵势不小,有一段时间可以说是不绝于耳、不绝于目了,那么点的小片做了那么多宣传,按说是匹配的。它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叫好不叫座?问题在于圈内的人在叫好,观众不叫座,观众不认可,圈内口碑再好都影响不了市场,尤其影评人的声音一般观众是不听的;再一个问题,影评本身的选材就是巨大的双刃剑,它拍得很好,很真实,但越真实、越质感,票房越不好,因为现在观众的主体80后、90后,对下岗工人的艰辛不在乎,不关注,没有感受,真正有感受的,能投入的下岗工人们无力消费电影,这是巨大的矛盾。它不是宣传没做好,是这种题材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市场电影。

  

     网易娱乐:但这不是悖论吗?专家一方面批评中国没有足够的现实主义电影,但这种片子不卖钱谁还拍啊?

  

     高军:按说现实题材的片子数量有一定的数量,但票房就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有引导:这种片子不卖钱,一拍就赔,就不拍了。惊悚片卖钱,我就拍。大量的粗制滥造又出来了。然后武侠片赚钱,又大制作做武侠片。跟风,题材单一,这些问题就来了。其实就是观众要什么,什么票房就高,像什么《B区32号》《床下有人》那样糙烂的片子就出来了,而且它不赔钱,就形成了另一种引导:这种片子只要拍了就不赚钱。但不公平的是,好多品味挺高的、质量挺好但不太市场的电影反而演不过这种粗制滥造的惊悚片,但不公平没办法,这是市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