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网特稿 在今天,年轻一代的中国观众已经把“电影”分成了两类:电影和中国电影。然而,30年前,我们也曾拥有过一段丰收年景,其鲜活和精彩,直追好莱坞或欧洲电影的黄金时代。
30年前,处在时代巨变的风口,新一代电影人在两岸三地不约而同地冒头,“香港新浪潮”、“台湾新电影”、“大陆第五代”,三股革命浪潮,前赴后继,喷涌而出,彻底革新了华语电影的面貌和世界电影的格局。那些今天正在被淡忘的电影,保留着我们的民族记忆,记录下一整代华人的情感与意识,也打动了无数中外观者的心灵。一度,人们以为这只是个开始,中国人从此掌握了拍电影的秘密,然而,没想到的是,三座潮头过去,华语电影却悄然困顿在沙滩之上,深陷在粗暴而低劣的意识形态和商业逻辑所架构陷坑里,狼狈不堪。相形之下,30年前的那段粗粝生猛、意气风发的理想主义黄金岁月,愈发地令人感怀。
这段“最好的时光”是一阙断代史,发端于70年代末,持续时间不过十年左右。它离今天非常之近,近到直到最近几年,我们才能逐渐看清,原来它就是中国电影一百年里最美好最动人的一页;但在我们这个飞速变化的国度,它又显得如此“久远”,恍如上古洪荒的往事,不但局外人、甚至当事人都记不清发生了什么——这既是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史的悲哀,也是本民族文化和历史一贯的遭遇。
所以,即便只是一次基础的编年体回顾,也有相当的价值。无论当年的那些年轻人如今是否依然为电影而活,也无论当年的那些影片经大浪淘沙而能否流传今日,他们和他们的这些作品,都始终值得我们致敬。
上一页123...121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