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与片方的分账问题再次暴露
今年的贺岁档影市,先于众多大片新片而来的是一场“分账大战”。11月14日,五大国内主流制片和发行商联合要求提高电影票房分账比例至45%,引发院线不满。万达、新影联等13家院线更联合发布“关于对《调整国产影片分账比例通知》的意见”,反对这一要求,称如果发行方坚持,将有可能造成影院大规模拒绝放映的后果。发行方院线方激战正酣之际,引发了不少观众对于电影票价是否会上涨的担心。电影票房分账比例的确与票价息息相关,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东、新影联副总经理洪军等业内人士近日接受本报采访,详细解读一张电影票所蕴含的利益构成究竟是如何分配的。
一张电影票需要拿出5%作为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再扣除3.36%所得税,然后将剩下的91.64%作为100%由制片发行方(43%)和院线放映方(57%)进行分配。这剩下的91.64%造成了片方和院线之间的拉锯战。
□背景回顾
10个百分点10年拉锯战
其实,今年并非发行方和院线方就票房分账产生意见分歧的“元年”。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东介绍,早在2002年张艺谋电影《英雄》(电影版、美剧版)上映前,发行方就开始向院线要求调整票房分账比例。当时,制片发行方所占的分账比例是35%,但《英雄》史无前例地将其提高到了40%,随后整个比例统一提高到了37%。
此后,张艺谋的两部电影《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时,连续把制片发行方所占分账比例提升了几个百分点,从此国产片片方与放映方的分账比例一直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四六开”,最终演变成了如今的43%和57%的比例。
去年年底,《金陵十三钗》上映时,新画面公司向影院提出要将片方的分账比例从43%提高到45%,招来影院和院线的集体抵制。最后由于广电总局的介入使得双方各让一步,但部分影院通过把最低票价限价提高5-10元作为弥补损失的措施。
新影联副总经理洪军回忆,在过去的几次分账要求中,基本都以一部电影为主,影院大多会妥协,“因为之前的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影院的经营状况好一些。所以片方提出增加分账比例,影院经过洽商后也就答应了,毕竟片子的确不错,同时考虑到双方长久的合作。但是,今年的情况就很不一样了。”
□院线苦衷
房租设备贵影院多叫苦
由于张艺谋和新画面缺席贺岁档,今年的票房“分账大战”由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光线五家发行公司共同发起,涉及到《1942》《王的盛宴》《泰囧》《笑过2012》《十二生肖》《一代宗师》《血滴子》《秘密花园》等9部新片。而万达、广州金逸珠江、新影联、广东大地、上海大光明等13家院线于19日正式做出“回击”,反对发行方提出的修改分账比例的要求。双方态度均十分强硬,形成的对峙规模也属空前。有人甚至调侃为“五大金刚”对阵“十三太保”。
对于影院此次表现出的态度,不少院线人士都表达了苦衷。洪军称,院线目前最大的压力其实来自房租和设备。“以前的老影院大多是自己的产权,所以没有房租的压力。而现在的许多新影院开在商场、商圈,场地基本都是租来的,加上现在的租金都特别高,所以这一部分形成了很大压力。”
对影院来说,设备费用也是沉重的负担。过去一台放映机的价格大约是5万元,但现在的数字放映机每台价格接近40万元,维修和耗材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涨。洪军说:“房租和设备这两部分形成了主要的经营成本,与它们相比,人工费服务费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许多影院尽管一再压低服务费,经营状况仍然比较困难。”
□影票构成
五七四三分系约定俗成
除了对院线造成更大压力,制片发行方提高两个百分点分成究竟对收入分配有什么样的影响?这就关系到了一张电影票的利益分成。综合多家院线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制片发行方和院线放映方的票房分账比例目前稳定在43%和57%,双方各自的内部分配可以进行商谈和浮动,但由于这一部分涉及商业机密,几家院线都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来算,假如一张电影票价值100元,需要先拿出5%(即5元)上缴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再扣除3.36%所得税。然后将剩下的91.64%作为100%由制片发行方(57%)和院线放映方(43%)进行分配。
在一张电影票100元的基础上,如果制片发行方分成提高两个点,就意味着每张票会让片方的收入增加91.64元×2%=1.8328元。如果一部国产片全国总票房为5亿元,片方的收入比按以往分账比例多0.09164亿元(5亿元×91.64%×2%),即916.4万元,基本等于一部中小成本影片的全国总票房。
□一旦让步
影院有损失提价不现实
在非此即彼的关系中,制片发行方分账比例的增加,势必导致院线放映方最终收入的下降。“分账大战”一直引发全社会关注的原因,就在于不少消费者担心,影院将通过提高票价的方式来弥补他们的损失。无论这场“战争”中的双方谁做出妥协,最后为结果买单的还是观众。
不过,影院涨票价并非易事。洪军说,就目前来看,假如让步,院线和影院几乎没有办法来弥补损失。“除了植入广告收入和其他的一些商业运作,影院的收入主要靠票房,目前的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突然提高票价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谁也不敢先动。现在各大影院纷纷推出会员制、优惠券,这让中国观众习惯了优惠,对票价的提高会非常敏感。这条路很难走得通,所以无法弥补损失。正是因为没有好的办法弥补损失,院线这次才会持不同的意见,迟迟无法对片方给出一个定论。”
他举例说,去年的《金陵十三钗》虽然最终票房突破了4亿,但是对于很多院线来说并没有达到预期,“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提高最低票价的做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因为对于观众来说,在选择的时候,肯定还是希望性价比能够高一些。”
□国外模式市场较成熟按时段调整
在制片发行方和院线方的票房分账硝烟再起后,有一些学者建议,可以借鉴好莱坞目前流行的一种分账方式,即按时段调整。比如首周发行方和院线七三分,次周六四分,以此类推,影片放映时间越长,院线比例就越高。
鉴于目前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大片,首周票房占总票房的比例越来越高,在这种分账模式下,制片发行方可以捞头两周的票房,又可以鼓励影院拉长影片放映的周期,对制片发行方而言,是个一石二鸟的好模式。
但洪军认为,美国的电影市场较我国成熟,各大电影公司经过多年形成了稳定的口碑和品牌,使得市场对它们的信心很强。他说,目前国内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所以只能慢慢来,让整个市场先成熟起来。”
也有院线人士认为可以依靠政府的支持。UME华星影城经理刘晖表示,出于扶持国产电影的前提,光靠压缩放映方收入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票房里上缴的税,加上国家电影专项基金,是否能把这些钱分出一些反馈在国产片制作和放映的补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