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历史与一部电影 一九四二发生了什么?


 

  “姥娘,五十年前,大旱,饿死许多人!”


  “饿死人的年头多得很,到底指的哪一年?”

 

                ——此对话来自《温故1942》小说

                                                                          (小说发表于1993年)

 

   时光网特稿 谈到1942年的中国历史,距离现在的生活似乎遥不可及。《一九四二》导演冯小刚说:“1942年,中国在那个时候是非常的落后、贫穷、积弱,而且正是抗日战争最严酷的一个阶段,1942年,它同时也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但是,它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1942年的秋天,河南因为一场旱灾,发生了吃饭的问题,大家开始在饥饿线上挣扎。农民连口粮都没有了,但是因为作战的需要,政府还要征很多军粮,这让河南人雪上加霜,最终造成饿死300万饥民的悲剧。所以我的印象就是1942年这一年,抗日战争打得最惨烈,另外就是河南发生了一场旱灾。我们这个电影就是围绕河南的旱灾展开的,它的故事背景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那么,《一九四二》讲了什么?

 

  1942年,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故事分两条线索展开:

 

  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展现他们的挣扎和痛苦,他们的希冀和愤怒。

 

  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并最终导致了自己失败的命运。

 

↓点击播放《一九四二》终极版预告片↓

 

《一九四二》电影是怎样诞生的? 

 

  1993年,作家王朔给好友冯小刚推荐了刘震云的纪实小说《温故1942》,看完后冯小刚就有了把小说拍成电影的冲动,不过原著小说没有完整的情节和真正贯穿始终的人物,改编成电影的难度太大,最困难的当然影片所要展现的宏大场景,那连绵不绝的逃荒队伍在中国电影中就很少出现过,以当时中国电影市场的容量,《温故1942》拍成电影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冯小刚并没有放弃这个项目,随着他凭借贺岁片在影坛的崛起,他也越来越接近这个电影巨制。2000年和2002年,《温故1942》就曾两次建组预备开机,但还是因为资金等问题而两度搁置。2010年冯小刚凭借《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两部影片拼下10亿票房的战绩之后,《温故1942》终于等到了最合适的拍摄时机,影片项目在冯小刚号召力达到巅峰以及内地市场蒸蒸日上的环境当中原地满血复活。2011年10月底,《温故1942》正式开机,本片由冯小刚执导,刘震云亲自操刀电影剧本,随后不到一个月,片方华谊宣布影片正式更名为《一九四二》。

 

  2012年,11月29日,历经19年的打磨、等待和蓄势待发,"1942”这段历史终于重现银幕,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那个时候的中国在发生什么,而在全景式展现河南灾荒的背后,也表达了对中国民族性的深层发现。这部永远无法令人轻松的电影,引发着人们对史实的探究,也带来了对国家民族性的样本研究。

 

下一页:

一、1942年:河南发生了什么?

——饥荒、大灾、死亡、混乱 

上一页123...89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