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从《大话西游》我拍的就不是喜剧了

西游降魔篇Journey to the West: Conquering the Demons(2013)工作照 #12

周星驰在片场

 

  周星驰至今困惑于那些赋予他的意义,比如提起当年的《大话西游》,他的第一反应是,“那片子问题太多了!”而论及“后现代”,他甚至就要抱怨起使自己受困的那些“现代”的问题了。“微博啊,难道你也用么?可我好像怎样也做不成电脑人哎,常常得关了电脑、电话才觉得舒服一点,世界能变清净,可能是我睡眠不好的缘故,真的不喜欢这些东西,觉得有害电波就在空气中飘啊飘。”

 

  这一次周星驰是为了《西游-降魔篇》而来到北京的。传说中脾气超级差的“星爷”,做足好好先生的姿态,新片距离他的前作《长江七号》整整隔了5年,他笑说:“也没有关了电脑电话就在休息啦,做事没有比以前少,我觉得电影创作这个工作是最磨人的,没有不需要时间的。譬如说,你在想剧本的时候,几乎是24小时,反正想到什么的时候就控制不住去想,想不到什么的时候就会很焦虑,很折磨的过程。但是你还是对这个工作很有兴趣,它好玩的地方也就在这里。常常很多事情都是不确定的,有时候就算你终于想到了,你还是不确定这是不是最好的那个。”

 

  从当年的《大话西游》到如今的《西游-降魔篇》,周星驰说,去掉“大话”两字意在与原著《西游记》的接近。“降魔篇”里,唐僧(文章饰)是主角,但说的也只是他的前史,妖孽横行的时代,一个揣着《儿歌三百首》行走天下立志为民除妖的少年驱魔人,至于如何终于奉如来指引踏上西天取经的道路,依旧是一段无奈唏嘘的爱情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成长。而温暖的大爱主题又安全地包裹了这段悲情,使电影完成打动人心的使命同时,却不至于伤人太深。

 

  周星驰告诉本刊记者,继续西游系列的愿望由来已久,甚至是《长江七号》之前就在琢磨怎么讲这个故事。“(西游)那么经典的神话,放着不拍得有多浪费?”问题是这样的题材如果拍不好,只能说是周星驰的问题,不能说《西游记》的问题,所以故事从哪个点讲起,从哪个角度推进,费了几年工夫辗转踌躇。

 

  创作是如履薄冰,但周星驰也说,确实曾经把自己看作天才。比如早年星途多舛之时,友情陪伴他考TVB、梁朝伟一举高中,他却进了夜间部;1989年梁朝伟已在影坛如日中天,他也跑足了10年龙套,演足了路人甲乙丙、枪战尸体ABC,甚至人家练功的靶子。直到意外得到电影公司老板李修贤的提携,才终于有个出演主角的机会,才渐渐在香港影坛开启了周星驰时代。周星驰红得很快,90年代初,他担纲演出的电影就屡破港片票房纪录,很快与成龙和周润发并称“双周一成”,公认为香港电影票房的保证。他与导演王晶合作的小制作《赌圣》系列,更成为香港喜剧片历史上一段辉煌。

 

  《喜剧之王》就拍给当年的“天才岁月”,对龙套人生自嘲得不留情面,也把满心的痴爱抒发得透彻动人。一心想要成为演员的尹天仇(周星驰饰)满腔热忱地在剧组里跑着龙套,在街坊福利会里开设演员训练班,他忍辱负重尝尽人情冷暖,又眼睁睁看着男主角的机会与自己失之交臂,他始终很认真看着对方眼睛一字一顿地说:“我是演员。”

 

  电影里的尹天仇回到了街坊福利会继续做着自己的演员培训班,而现实里的周星驰显然比尹天仇更懂得如何在这一行的诸多不易中打拼。出演第一个男主角角色开始(1989),他就联合妈妈、妹妹成立了星炜有限公司,为自己的演绎事业积累实力,而他自己,从未停止那些尝试:写剧本,打磨演技,甚至苦心钻研起理论书籍。

 

  至于在片场,《喜剧之王》里尹天仇在片场那些惹人发笑的热情过度,也真真假假就是当年周星驰自己的状态,周星驰素来乐于在片场不成比例地付出,哪怕还仅仅是一个小配角,也喜欢对导演提诸多建议,给导演无数选择,这样的工作态度当然不利于讨得大家的欢心,“太上导演”的绰号就因此而此。

 

  《唐伯虎点秋香》(1993)使得周星驰连续第四次拿到当年香港电影的年度票房冠军后,至此他再也不满足重复那些别人的“屎尿屁”笑料。一年后,他与杨国辉等人又组建彩星电影公司,大权独掌地开始个人的电影探索。发挥的依旧是自己的喜剧特长,作品颇丰:《国产凌凌漆》(1994)、《大内密探零零发》(1996)、《食神》(1996),以及《大话西游系列》(1995)。

 

  独立制片之路当然风雨不断,即便《大话西游》也是直到进入内地盗版市场,才被内地青年文化所热情接纳。此前,却也只是默默沉寂票房遇冷,而彩星电影公司也沉沉浮浮地又成了星辉海外有限公司,唯独不变的是,周星驰守着自己的电影王国,从未放手。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