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高满堂回应:《钢铁年代》纠缠于个人情感

陈宝国(饰尚铁龙)、冯远征(饰杨寿山)在剧中常斗戏。
陈宝国(饰尚铁龙)、冯远征(饰杨寿山)在剧中常斗戏。

京华时报1月15日报道 由高满堂编剧,陈宝国、冯远征主演的《钢铁年代》目前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该剧因是国内少有的工业题材大制作,所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不过,一些观众认为该剧过于突出人物的情感冲突,在年代感的营造上略显不足。昨天,编剧高满堂回应说,写工厂改革、工人气概没人爱看,必须增加情趣化的东西。

观众:忘却的记忆被勾回来

主创:《鞍钢志》激发创作灵感

近年来多谍战戏、战争戏,却少见反映建国初期的工人戏,所以《钢铁年代》在题材上占有一定优势。很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表示,很多以为已经忘却的东西,都被这部剧“勾”回来了。剧中对于“大炼钢铁”“浮夸风”的表现,引起很多老年观众的共鸣和反思。有观众说:“当年,人们为了工厂、为了某个任务,甚至为了某些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政治决策,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这种热情是真实的。”此外,杨寿山和尚铁龙之间喜感十足的意气之争、惺惺相惜,还有相扶相助也得到了观众的肯定。

高满堂表示,能得到观众肯定是因为剧中人物接地气。“几年前,我在创作《大工匠》时,在一个老板那里看到一本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鞍钢志》。书里记载了中国工业的‘长子’鞍钢的艰难发展历程,这让我心情特别激动,觉得这是个重大题材,一定要拍成电视剧。在鞍钢采访期间,我与创造了那段历史的老厂长、老工程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搜集到大量创作素材。剧中几个主要人物虽是虚构的,却并不是凭空编造。我曾在工厂生活多年,接触的工人很多,工人形象早已活在我脑海中。陈宝国饰演的尚铁龙、冯远征饰演的杨寿山,都有我在采访中遇到的工人影子。”

观众:重情感轻年代不大气

主创:表现生活情趣才好看

不过,也有观众指出,该剧重人物轻年代。例如,前几集主要描述的重点是尚铁龙被误认为牺牲,妻子麦草寻夫未果,嫁给杨寿山。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较强,但在年代感的营造上却显得弱了些。有观众指出:“钢厂怎样恢复生产,干部、工人、专家、知识分子的作用着墨很少,老是纠缠在个人感情上,不够大气。”

高满堂表示,把大时代隐藏在人物背后,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恰恰是这部剧的特点。他说:“过去有些作品常把工人放到一个‘预制’的改革题材中去,我恰恰要把工人拉到前景,真实描写他们与改革的关系和命运。此外,我把工厂化变为家庭化,把故事和人物放到家庭里,表现他们的亲情、爱情和友情,表现工人的生活情趣,这样的切入点会使故事更好看,更吸引人。”

观众:麦草移情别恋太离奇

主创:这种三角纠葛很常见

有陈宝国、冯远征斗戏,《钢铁年代》很容易让观众“入戏”,但前几集女主人公麦草的移情别恋,让观众有些摸不着头脑。剧中,麦草以为尚铁龙阵亡,对杨寿山生情。两人婚礼当天,尚铁龙“复活”了,麦草依然坚持改嫁,造成三人日后的情感纠葛。此段情节引来不少质疑,有观众反映,麦草与尚铁龙、杨寿山之间的情感模式太离奇、不真实,“老公都回来了,为什么还改嫁”“麦草跟杨寿山好得太莫名其妙”。

对此,高满堂回应,在战争年代,妻子接到丈夫的阵亡通知书后改嫁这种事很多,“像麦草与尚铁龙、杨寿山这样的关系屡见不鲜,我只是把它高度戏剧化了。创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和需要的元素。工业题材不被看好,因为写工厂改革、写工人气概没人爱看。工业背景需要与市场元素相结合,增加情趣化、幽默化、冲突化的东西才能好看,主旋律题材没必要与市场对立。”

该剧导演孔笙则说,前面几集的感情铺垫戏被电视台剪掉很多,“作为导演,我也难过。大约整整剪掉两集,其中有麦草和杨寿山大量的感情铺垫。制片方和电视台认为要尽快进入三人纠缠的情节,前面的删节简直是大刀阔斧。”他坦陈,剪完后的成品让他都觉得突兀,“剧情跳得有点太快了。”

观众:剧中细节与实情不符

主创:大事件遵守历史记载

一些对钢铁专业知识有所了解的观众称,剧中连炼铁和炼钢的炉都分不清,尚铁龙搞快速炼钢法时,动作不像炼钢倒像跳舞,也有观众说,炉子一点起来,根本离不开人,必须三班倒才行,钢厂里晚上怎么可能没人?

对此,高满堂说:“剧中大事件的说法,我都严格遵守了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鞍钢志》中的记载。”孔笙说:“作为导演,我特别想把炼钢这块儿给整明白了,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但肯定会和历史有出入。剧组追求的是符合那个年代的精气神儿,我觉得这方面是能达到观众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