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2月28日报道 “电视剧应该更丰富、更年轻,但不要丢了深刻和觉悟。”在近日举行的尚世影业2017年项目发布会上,高满堂的新剧夹杂在一堆都市情感剧、热门IP剧、奇幻特效剧之中,显得有些“突兀”,没有精致的片花、没有隆隆的音效,巨大的黑色屏幕上,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老中医》,喧闹的发布会却骤然静了下来,编剧高满堂缓缓走上舞台,气场自来,“我看到那么多爱情啊、绚丽的生活啊,真是美好。可我想,除了花团锦簇,生活总还得有一些忧虑、一丝忧患。现在好品质的电视剧寥寥无几,跟市场有关,也和从业人员有关,大家在追逐收视率和追逐金钱的同时,不要忘了给后代留下些好东西。”
写实:
所有药方有据可查
写过农民、写过工人、写过商人,这次高满堂又将目光瞄准了中医。这部定于今年8月开拍的新剧,讲述了1925年至1945年期间,江苏常州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在海上杏林的风云际会,以此折射那20年上海历史的沉浮变幻。这是高满堂第一次创作“上海故事”,“以前我老写北方戏,这回写写上海,也是第一次和上海的公司合作,挺新鲜。”
老中医这个题材,高满堂已经酝酿了很久,但他迟迟没有动笔,这中间确实有收视上的考量,“大家也知道,中医,再加上一个老字,我就怕这个市场……”好在,《老农民》的成功试水给了他底气,屠呦呦拿下诺贝尔奖让他坚定老中医这个题材应该做,“虽然中医一直面临着争议,可一旦真正触摸到它的脉络,就觉得之前所有的混沌和喧哗都被涤荡、被沉淀。”
现实主义的最大魅力在于真实。但真实也是这部作品创作过程中最大的难题。“中医学上,容不得一点闪失。”剧中,但凡涉及小方、大方、诊脉、看病等环节,高满堂都极为谨慎。他三年前还前往常州孟河走访采风,并常年聘用两位中医顾问,剧中所涉60余副药方全部在中医典籍中有所记载,经过了历史的验证。就连主演陈宝国也开始研读医书,为了新剧开拍,甚至在春节期间瘦身12斤,为的就是多一点“仙风道骨”的气质。
真实:
直面庸医医患矛盾
除了真实,如何拿捏戏剧与写实之间的尺度,也非易事,“老中医是中国医学的宝库。你要写飞了、写炫了,伤害了中医,伤害了传统。你要按部就班传统地写,又显得老气横秋。”于是,高满堂选择用七个传奇的医案串起整个故事,主线一直延宕,但故事却不停刷新,既在精神上与匠人对话,又在剧情上与观众共鸣,“年代剧不能孤芳自赏,一定要和观众热切地交流,打通和现代观众的血脉,让他们觉得这些事件即便发生在当下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民国,但医患关系、打假、清理门户这些都有,很有现实意义。”
历史上,关于中医的争议一直存在,高满堂并不回避,庸医、江湖骗子,这些事例在《老中医》中都可以找到。不仅如此,剧中,冯远征饰演的角色主张中西医结合,与陈宝国饰演的老中医频频交锋。“中医界的确有很多混乱的东西。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人,竟然能摆布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这本身就是悲剧。”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为中医正本清源,让观众看到医者仁心,“中医虽然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但也泥沙俱下、参差不齐,所以我们要把中医从神坛上请下来。为医者,不管医术高明与否,追求的应该是境界和情怀。”
现实:
给后代留点好东西
从《家有九凤》 到《错爱》,从《闯关东》到《北风那个吹》,从《钢铁年代》到《雪花那个飘》,高满堂的作品保持着一种悲壮与豪情。但如今,对于那些青春偶像剧,他也多了一份包容,“没必要相互谩骂,大家都在艺术的海洋里自娱自乐,你仰泳,我蛙泳;你自由泳,我潜泳。”
高满堂冷眼看着浮华喧嚣的市场,仍甘于潜在水下,是因为他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创作,写到观众心里,作品总会浮出水面,“青春剧,是生活的浮光掠影,给生活造梦的,年轻时谁都乐见生活的色彩斑斓、奶油香甜。随着观众的年龄和阅历不断增长,就会觉得剧中的生活其实很可笑。”
“并不是说我们不喜欢喧嚣,但这个时代需要正能量,每个作家、表演艺术家都要负起责任。我们能做的,是将传统的思想加上现代的系数。在追逐收视率和金钱的同时,不要忘了给后代留下些好东西。”这是高满堂作为一个长者、一个父亲,对年轻人说的掏心掏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