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专访侯孝贤:电影一定要从市场复兴开始


视频:柏林专访侯孝贤和魏德圣。

侯孝贤魏德圣接受专访。
侯孝贤魏德圣接受专访。

导演魏德圣和小易。
导演魏德圣和小易。

导演侯孝贤。
导演侯孝贤。

(文/唐三彩 图、视频/663)入围了第62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的台湾电影《10+10》的于当地时间2月14日上映,这部集合了台湾老中青三代二十位导演的短片集全方面的展现了台湾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起人、金马奖主席侯孝贤和参与短片集的魏德圣导演接受了网易娱乐的专访,解答了关于《10+10》的源起、拍摄周期以及资金等方面问题。而对于电影的票房,侯孝贤导演透露这次是“二十个导演都分账的,想象中每个人应该可以分一些钱,因为听说会不错,香港尤其很好奇。”而谈到台湾电影近几年除了艺术片外商业电影也受到肯定的情况,侯孝贤导演表示“电影一定要从市场复兴开始,这是一定的,因为机会多了,大家就会有开始追求不同的形式,可能都会往更精致更艺术上面走。”

和侯孝贤导演一起接受采访的《海角七号》的导演魏德圣,这次在《10+10》短片集里拍摄的《登场》讲述的是《赛德克·巴莱》的男主角林庆台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台前的五分钟,对于长短片是否在互捧的质疑,魏德圣表示“如果有这个效应当然是最希望发生了。只是当时不知道要拍什么,但是我真的对林庆台会很好奇,他是一个牧师,偏偏演一个这么强悍的反差那么大的角色,对那些素人演员真的很好奇他们要出场的那一刻在想什么。”

网易娱乐:参与《10+10》的二十位导演,是您找的他们吗?

侯孝贤:是金马奖执委会执行长闻天祥提出这个idea,然后我们就找二十个导演,一个人拍五分钟,正好一百分钟。会有这个想法也是一种冲动,从魏德圣导演的《海角七号》开始台湾电影一下子起来了,有那个气象,再加上很多电影都起来,所以我们感觉做的正是时候。就拍大家在台湾的经验,没有任何的主题,没想到二十个导演拍出来把大家都吓一跳,我们彼此之间也吓一跳,发现每个人都拍得不错。

网易娱乐:当时给每个导演拍摄的周期是多长时间?

侯孝贤:提出这个idea到交片的时间,没有一年也有八个月六个月,答应了他自己就要执行,只有一个deadline,就是你什么时候要交片,还好他们都按时交片。

网易娱乐:电影的投资是金马执委会负责还是各位导演自行解决?

侯孝贤:导演自行解决不行的啦,这个诚意太差了吧。所以执委会出了一千万台币,那时候讲好二十个导演每人五十万,后来我们又找了一千万,所以每个导演有一百万,但是我们只给了九十五万,剩下五万要做整合的后制。(有导演超支吗,像张作骥导演的那部看起来场面还蛮大的?)你看嘛一定超支的,张作骥一定超支的,他还拍战争场面。我也算省钱的了,我演员也不需要钱,我只拍了一天半不到两天。

网易娱乐:二十部短片整合成一部电影的顺序是谁决定的?

侯孝贤:是执委会决定,但请的是廖庆松剪接(注:台湾著名的电影剪辑师,代表作:《千禧曼波》、《蓝色大门》等),我们所有人都不管,他自己去剪。他有他的厉害,我们大家看了也吓一跳。

网易娱乐:电影在台湾已经上映,对于电影里一些台湾历史的部分,年轻观众的反馈怎么样,有可能会陌生吗?

侯孝贤:台湾怎么会不懂,他们从以前操练到现在,而且你看今年初的选举就知道了,而且我们常年其实很久以来都接受这个,其实没什么。只是没想到他们蛮巧思的,把很多东西呈现出来。

网易娱乐:票房上呢会不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

侯孝贤:现在就是香港要上映,我们这个片子分二十个导演对不对,二十个导演都分账的。而且到最后最后,这二十个导演的片段属于每个导演,所以想象中每个人应该可以分一些钱,因为听说会不错,香港尤其很好奇,这次香港可能机会比较多一点。

网易娱乐:您导演的《黄金之弦》是已经计划好压轴了才拍成这样的吗?

侯孝贤:完全不知道,他们怎么摆的我也不知道,只是剪完他们说怎么那么巧,就等于是把它结束。其实我拍的只是一个传承,这个传承基本上在我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我的美术常常就讲,她每次回去她妈妈对她的感觉越来越不一样,她妈妈年纪现在已经很大了,她就会给她自己存下来的,她奶奶给的她妈妈的黄金交代给她,让她以后遇到什么需要周转,或是有个预备。这个传统在台湾其实蛮长时间的,很多家庭都会有,除非很穷的,很穷的也会给一些小小的金戒指,所以我感觉这个是传承。(最后全家福和参天大树是您作为老一辈觉得台湾电影还是后继有人的吗?)是啊我说的传承基本就是这个样子啊,其实那些人还不够多,我本来想弄更多的,那个时候忘了,应该把所有拍摄的工作组都进去拍照。

网易娱乐:最近几年台湾电影不再是越来越多的文艺片被大家知道,台湾的商业片也受到了肯定,您觉得可以说是台湾电影的复兴吗?

侯孝贤:电影一定要从市场复兴开始,这是一定的,逃不掉的。市场复兴也有那种local的电影开始起来,这是很重要的。从这里非常蓬勃稳定之后,会有不同的形式出来,因为机会多了,大家就会有开始追求不同的形式,电影美学啊影像啊可能都会往更精致更艺术上面走,但是没有这个local是不行的。

网易娱乐:请问魏德圣导演接到这个计划的时候心情怎样?

魏德圣:听到二十个导演要拍就会觉得这个要怎么拍,不想比较但是难免会被拿来比较,不做又不行,做了又害怕。其实我们是一直到最后一刻才想到说好吧我们就做这种吧,其实差不多快半年以上时间是不知道要干嘛的,我只知道说要拍一个五分钟的东西,但是完全没有概念的,临时要你想一个想法还真的是想不出来,到最后一刻才讨论非解决不可了才有这个主题出现。

网易娱乐:电影里面拍的是林庆台的故事,会担心被质疑和《赛德克·巴莱》互捧吗?

魏德圣:倒没有想那么多啦,如果说可以互捧当然最好了,如果有这个效应当然是最希望发生了。只是当时不知道要拍什么,一直想一个也想不出来。但是我真的对他会很好奇,他的身份他是一个牧师,偏偏他演一个这么强悍的反差那么大的角色,我从以前弄那些素人演员对他们要出场的那一刻真的很好奇在想什么,到最后是跟金马奖执委会的人通过很多的沟通,才说我拍这个你可以接受吗,用纪录片的形式拍,他们说可以,那就说好就拍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