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由亿邦动力网主办的“2016亿邦未来零售大会大健康电商论坛”在广东广州·白云万达希尔顿酒店举行。
论坛上,桃谷科技董事长CEO张守川发表了《互联网企业围观之下,医院到底需要什么?》的主题演讲。
他表示,如果谈医疗或互联网医疗,首先要理解医疗是什么东西,到底什么是医疗,医疗生态包括哪些?
他认为,国家级医保政策和导向会决定未来互联网医疗的走向。互联网、企业、政府、服务商、药企究根到底都是在为医疗服务,只要知晓医院需要什么,才能得以发展。
张守川为桃谷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曾担任阿里健康COO;京东开放平台VP。
以下是张守川的演讲全文,有删减:
互联网对医疗有什么影响,在主办方把会议主题发给我的时候,我觉得还挺有意思——“互联网企业围观之下,医院到底需要什么?”。“围观”这个词用的很好,很多意淫出来的医疗模式,主流的医疗机构、药品流通企业、主流的药厂在医疗企业或者互联网医疗环境中,其实没怎么参与,桃谷科技张守川:互联网企业围观之下,医院到底需要什么?如果真的参与了,或许今天就不是这样的探讨,而都是获奖感言了。这个时间点上,要怎样看待互联网对医疗或者医药做出的贡献。
我2009年进入互联网企业,做了两家企业,在一些领域当中,也获取了一些利益。今天这个时点上,这些企业的说法有点耸人听闻,某位长老讲说互联网将消失,电子商务也将消失,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在某个时间节点上会弱化它的作用,或者退出历史舞台。领袖人物说“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能力,几个字比佛教大金刚经浓缩精髓,其实背后有很多解读,怎样理解“最具活力的领域”?是不是最有前途?我不敢讲,总而言之是最具活力的领域。
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或者医疗领域在发展哪些事情?从2016年年初,到2016年11月,各委办局、各相关部门发来很多文件。这些文件蓝色的数字和我的观点是一致的,几个字背后有很多寓意,不管是合理用药、分级诊疗、家庭医生还是以药补医等,这类问题长期困扰医疗领域,是否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解决,是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如果谈医疗或互联网医疗,首先要理解医疗是什么东西,到底什么是医疗,医疗生态包括哪些?
医疗机构怎么看待互联网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围绕着医疗机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患者、医保,实际上现在开始有人重视。一年前谈到互联网医疗医保肯定走到前台,因为花钱的人到底怎么想对医疗产业的发展方向很重要,我们现在想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型,不知道医保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可能都是挺危险的,所以商保可以暂时忘掉,国家级医保政策和导向会决定未来互联网医疗的走向,这是不值得怀疑的。
服务商中,各种各样的技术提供商以及新技术、医护人员等构成了医疗生态。
现在医疗生态中,医疗机构的状况可以从数字上了解,一级医院从数量上来讲占66%:治疗的人次、住院人数、床位使用率。医院占有了巨大数量,实际上干的事情非常少,很小比例的三级医院完成了这个数量,几乎一半的诊疗人次,102%的床位使用率,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代现状。
医疗机构总结了一些问题,很多是政策原因。比如中药,上一次和一些中医专家们讨论,1949年中医西医比例90%,治疗患者人数和医疗机构数量基本上是等同的,一家中医院对应西一医院,今天中医不到5%,我们经过六七十年的努力,终于把自己的中医消灭了,超过90%以上都是西医给我们治病,老祖宗那一套东西都被清理了,因为有很多原因,包括传承了几代的人去考试了,李时珍的孙子肯定考不过去,李时珍也没戏,李时珍当年也没有执照,也不能行医。
医疗机构有各种各样的需求,看互联网能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互联网是什么,大家各自有解读,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个互联网,马云自称互联网、刘强东同志自称也是互联网,但是20万员工的互联网企业挺勇猛的。
医疗机构对于互联网需求或者存在的问题,和现在改革的冲动,它到底要干什么,是很多医院想做的事情。
云医院不是一个技术门槛,大家说的互联网医院、云医院、未来医院,说的夸张一点有点打肿脸充胖子,说的客气一点是走向未来路径当中的过程,看看大家怎样评价了,我觉得都是在外围自娱自乐,反正做了,院长还拍手称快,用的比较少,最好的医院每天2000个患者,听起来不少,因为门诊量3000左右,用的都是查询,没有什么特别能够解决病人的疾苦。
首先,优化就诊流程,这也是医院的需求。如果看不同的维度,门诊病人、住院病人、体检病人、慢病管理、医疗咨询等,这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有的医疗机构对这些有需求,号称优化流程,但关键大部分资源在公立医院手里,公立医院院长是很特殊的群体,体制造成很多问题,在座的解决不了,这个存在时间太长了,不能搞破坏,搞破坏以后再建设就麻烦了。
其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每个需求都存在这个问题,怎样提高效率,怎样降低成本,这也是一种方式。通过云医院,我们作为客户端、医生端、医院后台、微信公众号等,以某种工具的形式存在,将来和水是一样的,水有多重要我不好说,但是谁玩水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互联网将来就是这样,通过互联网工具确实成本最低、效果高,似乎能够起到一些作用。
第三,加强内部人员管理。这也是一些院长的需求,虽然不是优先级最高的,但是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个东西能把这些人管起来也挺高兴的。包括院内互动,院长可以一次性找到所有人。
第四, 落地实施政府政策。政策很多,这些人比较我行我素,但是有时候还是响应政府号召的,这是为了所谓的某个地区。这都是实例,我们给某个地区、某个八线城市做一个东西,号称慢病管理,这家医院把这个地区慢病人群管理起来,不光学雷锋,也看看怎样能够获取稳定的客源。
医生工作时间长、收入相对低、晋升需求大、教育成本高。医护人员想干什么?
第一,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用户。过去患者进了医院转身跑了,如果医生能够说服这个患者下来,他们还能够沟通,当然还有其他的功能,医患可以互动、查询、发诊断、处方等等,我们提供这个工具。
第二,便利医疗诊断辅助工具。
第三,了解最新医疗咨询和新知识,也是一个工具。如果将来想向各位学习,可以给大家发微信,闲着没事可以回答回答,这也是一个资讯,我们请了国外一些人和我们一起干这些事,我们给德国的一生搞了一些频道,还有百度专栏有一些专业文献,医生看的不太多,也不大愿意学习。
第四,提高知名度。大部分医生都是为了救死扶伤,就个别医生想提高知名度。怎么提高?通过我们这个多少能够提高一点,和外界交流,有很多粉丝,一高兴干点别的。所谓的医生集团,某一个学科带头人,想要把某地管理起来,或者作为学科带头人想影响一个地区某个病种的人,所以带领下面科室主任,又驱动下面一两百医生建立一个所谓的医生集团,这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不光一个地方可以用,多地都可以复制,这也是一个真实的场景。
患者,患者问题在哪?现在65岁以上老年人越来越多,慢病也越来越多,这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所以要想办法,有什么办法?互联网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第一,多途径、更便利寻找医生咨询、问诊。找医生背后有一定的逻辑,通过互联网可以找到某个医生,全世界或者全中国最合适这个病的医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积累达到效果,这是早晚能够实现的。
第二,自我健康管理。通过工具,所谓的健康管理方式有电子报告、穿戴式设备、资讯等,这是很多人都在做的或者很多企业在做的,智能化让大家自我诊断,包括基因检测。
第三,体验医院优惠服务,如体检套餐、健康管理服务套餐等。通过这种方式,互联网买什么卡,打多少折赚钱,有的医院一天能够卖一两千块钱。
药品和在座的各位有一些关系,药商或者药品流动企业可以干什么?
第一,获取更多药品利益。
第二,压缩供应链、降低成本。
第三,提升品牌知名度。
第四,医药电商接入医疗。
医保能够干什么?
第一,控制医保费用支出。
第二,减少报销流程。
第三,监控报销流程。
政府能够干什么?
第一,推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等政策具体落实实施。比如某一个二级医院,自认为最合适做分级诊疗,分级诊疗要合理,二级医院是最适合不大不小分级诊疗的界面。
第二,推进互联网健康咨询、移动支付和检查检验。移动支付推动和政策导向下,没等政策导向的时候已经真正支付了,这些核心资源的掌握者不是对这个特别感兴趣。
第三,远程医疗,大家觉得远程医疗好,但是谁也不愿意用,如果我是一个大牌专家,根本没有心情指导,如果一个病人到基层医疗去弄一个远程视频,基层医疗机构的人不想让这个患者看到,不愿意问,他也不愿意解答,所以这个利益机制没有想好,很多东西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服务商能够做什么?
第一,提供医疗新技术产品。
第二,新技术服务,现在是3D的,特别清楚。
第三,大数据,数值化管理。智能前提是信息,这是毫无疑问的。
医院需要什么?
第一,政策保障。分级诊疗、处理外流等等。从整个模型上医生和我们的根本利益矛盾了,为什么?因为开药多才可以收入高,否则几千块钱的工资活不下去,为什么活不下去?因为有其他需求。所以没有办法,我们买药,吃了很多没有效果的药,7块钱能够治好的病花了很多钱。
第二,医保支持,不多说。
第三,用户活跃。现在用互联网工具,有人用就变化了,等到那一天就解放了。
第四,医护获益,不获益没戏。
第五,药品安全。
第六,良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