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平投资陈伟豪:自动驾驶是未来,城市大共享只是时间问题

2017年07月04日前后,华平投资陈伟豪接受了钛媒体的采访。

2014年9月6日,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上市,攻陷了几乎所有媒体的头条;同一天,神州租车也入驻港交所。虽然没有阿里上市的浩大声势,但是神州租车的上市则意味着中国出行市场的第一支硕果结成。

回忆起神州租车上市前的那段日子,陈伟豪对钛媒体说,半年时间里,神州租车没有合适的财务管理人员,是他这个投资人兼职CFO。此后在神州内部,员工经常开玩笑称,38岁的陈伟豪之所以两鬓有不少白发,正是那段时间“操劳”所致。 

陈伟豪是美国华平投资的合伙人,主要负责华平中国消费领域投资。国贸1号写字楼的办公室里,他穿着白衬衫半挽着袖子坐在钛媒体记者对面,没有大部分投资人的时间紧迫感,十分随和自然。

2016年底,华平投资募集到20亿美元华平中国基金,再加上华平的全球12号基金,华平投资未来将拥有40亿美元面向中国市场进行投资。今年上半年,华平已在中国完成投资7亿美元。

在中国,消费的重头戏是出行,陈伟豪在出行行业先后参与或主导了神州租车、神州优车、摩拜单车、大搜车等明星项目。

在神州租车和神州优车项目上,华平斩获了3倍左右的收益,但是陈伟豪认为,“赚到钱只是投资成功的标准之一。”面对出行领域眼花缭乱的模式,陈伟豪看得很清楚,他认为任何投资都要回归商业本质。共享单车领域,陈伟豪早期投资时也看过ofo,但是将赌注压在了摩拜身上,他对这一行业的判断是,“短期内竞争还会持续”。

陈伟豪,陈伟豪,华平投资,共享经济

【钛媒体和陈伟豪现场对话实录】

钛媒体:您什么时候进入出行行业?

陈伟豪:我们大概从2010年就开始看中国的消费出行。一个人口袋里面有多少花在哪个地方,我们就跟着这个钱袋子去走,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日常出行频次肯定会增多,商务出行会增多,旅游增多,出行本身开始在用户的消费中占据很大方面。

钛媒体:当时为什么投资了神州租车,当时什么情形?

陈伟豪:那个时候我们觉得中国人旅游多了,出差多了,而自驾出行在中国是没有的。我们看了三家当时的行业领先公司,神州,一嗨,至尊,每一家都是1000台车不到。

选择神州租车主要是投资陆总的战略眼光和团队执行力。我们第一次接触公司时候的不到1000台车,当时规模小于一嗨和至尊,到18个月之后迅速达到2万台车的规模,远远甩开行业第二,到今天神州已经有10万台车,是无可争议的行业老大。

神州租车上市当天,我们开始看有什么新业务模式要去做,当时网约车只是一个雏形,连接的是出租车,这个生意我们觉得不行,收租车司机的钱是非常难的。大家就开始往专车方向去摸索。

但是,我们想做B2C的差异化的产品,不要做一个C2C平台,因为几个原因:

1.中国的车保有量比美国小很多,没有那么多闲置车辆;

2.二是中国出租车巨便宜,要照抄Uber在美国低于出租车价格的模式行不通;

3.中国没有那么多有闲的所谓上下班可以载你一程的司机,可能开网约车的大多数是职业黑车司机,他们对收入有很高的预期;

4.中国的政策法规环境不支持一个没有质量和安全管控的纯社会化平台。

钛媒体:您刚才说神州专车做的是B2C,但现在也做了优+服务?

陈伟豪:最早的时候政策法规不明朗,所以我们做了一个B2C平台,但是后来政策明朗,私家车可以加入进来。

第二,当时觉得做C2C不靠谱是因为价格太低,要大量补贴司机,但是现在市场整体的价格提升了,专车是出租车的升级版本,因此,我们对司机是不用补贴的,给他流量就好了。这个前提下,神州才增加了C2C入口。

钛媒体:滴滴现在在布局智能驾驶,您怎么看?

陈伟豪:无人驾驶肯定是未来,技术革新代替司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从方向上来说滴滴走了一个战略上比较对的路,但是具体如何落地还有待关注。

神州现在是在汽车应用场景上做一些延伸,包括做汽车金融,汽车交易和二手车的买卖。最近神州也投了一家电动车团队(神州优车产业基金领投小鹏汽车22亿元A轮融资)。

它投小鹏有几个目的,一个是往上游走,在生产端和无人驾驶的研发端有一些抓手;

第二,从商业上来说,小鹏的车可以在神州体系内得到部分消化。它的车在路上跑它会有更多的数据,它会有更多的使用场景,数据积累越多,对你做无人驾驶形成一个正向的触动和激励作用。

钛媒体:您认为网约车企业做智能驾驶是应该自己去投入研发,还是外部合作,最近Uber因为相关布局官司缠身?

陈伟豪:我自己的判断,以后都是开放合作的模式,很难有一个公司把所有的车都带入到自动驾驶体系来。

车有生产商,生产商上面有OEM在做研发;还有一些神州、滴滴这样的运营公司,这些公司以后它像出租车公司一样,来调拨调配自己所有的车辆在路上跑;还有很多服务性的公司,包括充电桩、停车场。

所以,我觉得真正做到无人驾驶肯定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去做。

钛媒体:华平C轮和D轮投资摩拜已经是挺难的一个阶段,怎么投进去的?达到预期了吗?(钛媒体注:当时摩拜和ofo的投资被腾讯和滴滴引爆,进入摩拜的投资局已经非常之难。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说过,当时一两百万美元的份额都争得很厉害,贝塔斯曼中国合伙人龙宇告诉钛媒体,其凭借和摩拜董事长李斌的个人交情才得以跻身C轮,并且从好友刘二海(摩拜的早期投资人)处获赠几个点凑成了整数。)

陈伟豪:当时肯定是希望越多越好了,但是因为有很多像腾讯这样不错的投资人,所以肯定没有拿到我们非常想要的额度,但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额度。

我们可以拿到不错的额度主要是以下原因。

第一,我们了解出行行业也投资了很多企业,可以真的给公司带来一些协同和帮助;

第二,由于对行业的理解,做决策的时间会比别人短;

第三,公司的早期投资人李斌(摩拜单车天使投资人,董事长),二海(刘二海,摩拜单车早期投资人),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很好,这里面肯定帮我们做了一些推动。

后来我们觉得C轮还不够,所以D轮就领投了。摩拜这么热,肯定有很多投资人进来,我们是为数不多的拥有董事会席位的。(据钛媒体了解,截至目前,摩拜单车的股东成员为39个,占据董事会席位的是6个。)

钛媒体:华平当时投资摩拜的时候看过ofo小黄车吗?

陈伟豪:当时我们其实对两个公司做了非常详细的比较,但是觉得摩拜是一个更合理的商业逻辑。

小黄车现在要做智能锁,实心胎,包括原来说99块钱押金,甚至有一段说不要,现在又涨到199块钱,这些动作都是在跟着摩拜的商业逻辑和产品设计走。从一个团队一开始的商业逻辑上,你可以判断这个团队好,还是那个团队好。我们当时下对了一个赌注。

钛媒体:现在有很多共享项目,像雨伞、充电宝之类的,有考虑过投资吗?

陈伟豪:我觉得要回归商业本质来看,有些能共享,有些不能共享。

像共享篮球,在体育场边租一个篮球,当然会有人用了,但是这可能是一个公益性的项目,不是值得投资的企业;

共享雨伞也一样,下雨天一般自己都会带把伞的,不带伞的人偶尔在路边买一把伞也没多少钱;

我只用过一次共享充电宝。我们认为共享充电宝这个模式还有待观察。

钛媒体:很多汽车也在做共享,您怎么看?

陈伟豪:汽车我觉得肯定是值得共享的,因为这个资产比较贵,拥有车辆的成本本来就很高,而且从绿色出行角度出发,共享肯定是大方向。

汽车共享和无人驾驶,整个城市大共享是分不开的。最好的用车体验是什么,你走到楼下的时候用手机去定位一辆车,在路边就把它开走,开到一个只要能停车的地方就把它停下来,然后还掉车,这是一个最好的最优的用户体验。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公司在没有达到一定规模情况下,利润还没有出来,它布得不够密,使用频次还不够高,所以这是一个时间、速度和资本的问题。另外,城市的基础设施,例如停车位和充电桩等还没有做到开放和共享,这也需要政府的共同推动。

钛媒体:中国人对汽车的私有观念还比较强,会不会和汽车共享有一些博弈?

陈伟豪:大家的态度会越来越开放,85,90,甚至于00后并不一定像我这辈人一样,要有一样东西。房子现在大家都可以不买,都可以租。

以后的汽车共享有两个可能的模式,第一个是个人把车共享出去,还有一个是平台把车共享出去,就是把租车公司做到极度碎片化,一个租车公司,拥有了可能几百万辆车,全部用技术化的手段去接人,司机也没有,我们自己不会再拥有车了,不会再需要车了。

钛媒体:在新能源造车这个领域,华平投资了蔚来,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

陈伟豪:未来所谓的无人驾驶技术要实现,只有通过新能源车。我倒不是觉得节能环保,电其实也有污染。从让汽车和城市基础设施结合为一体的角度来看,只有电动车可以做到。

通过远程控制汽油车的发动机是很难的,但是通过远程控制一个电动车技术上实现可能性高很多。而且电动车的电耗、电量,各种各样的运营参数都会非常实时放到后台终端来控制。所以我觉得电动车肯定是一个大的趋势。

钛媒体:特斯拉在华建厂的消息很多,如果成真,会带来压力吗?

陈伟豪:特斯拉在中国建厂是势在必行,只是一个早晚问题。汽车这个市场不可能是一家独大,宝马,奔驰,日产,丰田这么多品牌,每一家的市场份额就这么一点,做到赢者通吃是不可能的,大家都能在它的定位上找到最优客户群体。

特斯拉在中国卖得最好的可能是Model 3,它的车比较小,以年轻白领用车为主。相比之下,蔚来的车是一款30万左右的7座SUV,大型的家庭用车,我们当时做尽调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空间段。

钛媒体:华平在投资决策上有什么特点,需要跟美国总部沟通吗?

陈伟豪:第一,我们的投资风格是先把行业看透吃透,站在行业前沿去找风口,而不是等风口来了再跳上去,所以前期会做大量的调研、研究工作;

第二,每一个美元基金的投资决策都需要向总部汇报。但是华平在中国二十多年,业绩也确实好,而且只有第一线的人才能感受到这是不是一个好项目,所以美国给了我们很大自由,有很大的决策权在中国,而不是严格意义上全球投委会这样的机制。

钛媒体:在投后管理上,华平会给企业提供哪些帮助?

陈伟豪:投后是我们的一大特色。比如说神州在香港上市之前,我就像它的CFO,引进赫兹租车,处理上市前流程,研讨它的专车战略,所以在这个项目上我们不仅是投资人,更是一个拍档。摩拜也一样。

作为投资人不应该插足企业,但是当企业需要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可以站出来。

钛媒体:您如何判断成功投资了一个项目?

陈伟豪:赚钱肯定是一个方面,而且要赚到一个比较大的钱,不是赚几千万美元,要赚到几亿美元;

第二个,你要通过这个项目建立对行业的综合认知。通过这些项目对行业的认知有充分提高,打开上下游产业链一些结合点;

第三,人脉。通过这个投资认识很多人脉,包括企业创始人,在你之前或者之后的PE,VC。

相关领域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