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播网杜昶旭:真正的个性化服务一定是基于数据

2018年09月11日,EEO新教育论坛第二站在西安举行,数名大咖展开了各自对在线教育的未来构想。

其中,朗播网CEO杜昶旭做了主题演讲,在他看来,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模式一定会终结,未来的教学模式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他还提到真正的个性化服务一定是基于数据的。

朗播网创始人杜昶旭,朗播网,AI,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学习

杜昶旭现场演讲实录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怎么样能够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解决今天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坚信技术改变传统行业是必然的趋势,不会随着我们内心的欲望或者想法而改变。

教育不等于上课

今天给学生提供的所有的教育行为被等同于上课,大家也就很自然的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课”上,于是这个时候大家开始讨论,我们怎么通过提供更好的课来解决教育和培训的问题。

但其实反过来想,“课”只解决了一个问题,而如果把学习过程进行划分的话,不只是这个环节。我们是没有办法只通过上课来评估教学的效果。

在我们把整个教学行为当成上课时,老师会是其中的核心角色,大家会觉得,我们把教师师培训好了,是不是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更好的效果?这个事情本身没有问题,但是由于老师只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所以他其实只解决了知识传达端的问题,就算师资力量再好,也只解决了30%的问题。

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疑问,如果我们给学生提供的东西只是课的话,那他的品质是永远没有办法保证的。

第二,其实学生还有70%的时间用来解决吸收内化的问题,尤其是在英语学习当中,30%是靠老师讲知识传达,剩下70%靠吸收内化。

直播录播不重要,真人讲还是AI讲也不重要

现在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谈个性化,今天的主题是个性化教育,我们怎么解决个性化的问题?过去大家的做法是竖着切,但由于场地所限,老师一个人的服务能力所限,导致的结果是,不能让这个班级的人数超过限额。

如果是横着切,在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哪些环节是可以一对多完成的,哪些环节是可以一对一,或者一对三或一对四小班完成的。另外这些过程中哪些过程需要人完成,哪些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完成的。这样去看似乎就有一个不一样的结论出来,知识传达的部分,可以在大课中完成,有85%的人能理解,而且效率非常高。

我问过一些教一对一的老师,我说当你面对一对一学员的时候,有多少老师会了解了学员的情况以后进行一对一的备课?没有,备课的成本很高。

换一个角度来说,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那么多个性化的问题呢?经常很多家长咨询我,我觉得孩子就是应该得到个性化的对待,我总是说一句话,“相信我,你的眼里只有你的孩子,可我的眼里看了20万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知识传达环节上没有那么多个性化元素存在,你们孩子需要学习怎么背单词,他们家孩子也需要学习怎么背单词,一定会有一个通用的方法。”

那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讲的就是通用的、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方法论,这个部分完全是可以一对多完成。

这个环节完成以后,我们可以有一个办法检测这个学生到底完成的怎么样?由此判断学生在哪一个知识点没有听懂,个性化就这个阶段产生了。

我们过去讨论直播、录播,这个环节你们觉得直播录播重要吗?我告诉你们实际的数据,录播卖的量比直播卖的量大,因为在知识传达的过程中,教学互动这件事情在我看来本质是伪命题,尤其在单向信息传达过程中。

因为老师根本不想跟你互动,他做的事情是把知道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学生想跟老师互动吗?学生也不想,不要去想这个事情,根本就不重要。

在知识传达的部分,既然直播录播不重要,是真人讲还是AI讲重要吗?也不重要。有人说有的学生喜欢这个老师的风格,有的学生喜欢那个老师的风格,AI现在都可以实现。你想听谁的,采集他的声音就好了。

那么一帮教学特别牛逼的老师可以做教学设计,也就是叫教研,我把教研做完了以后,找老师来讲就可以了,甚至现在连人都不用,直接用AI模拟。道理很简单,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完全被标准化的过程,上课这件事情大家不要想的那么复杂,标准化教案压根儿就做不到。

你想解决教学质量的问题,让教学质量最好的人把脚本写好,然后让其他人来演,你可以有各种风格,最终无非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把知识讲明白。

吸收内化告诉我们要怎么解决个性化的问题,集中教研是不对的,我们说了集体备课是不对的,但是集中教研,有专门的体系形成教学的东西是没问题的。

未来教学发展方向要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过去所有的教学都是以课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我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当然这里面不是说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知识层面的东西我定好了你必须学。

那怎么做到用个性化的课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首先,从吸收内化阶段来说,要想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处理,需要知道每一个人的能力状况。测评让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能力状态。

比如说英语,英语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学科,或者说语言学习是很有意思的学科,没有量化体系之前没有人知道自己的英语能力是怎样的,比如说我问大家你们的英语能力怎么样?这个时候大家的反映可能是一般、还行。

如果你要做到个体化的解决问题的话,比如说同样的两个人告诉你听力不太好,这两个人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一样吗?不一样,有的人听力不好是对音的辨识不太好,有的人是都能听懂但是就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味着不管在哪一个维度,每一个部分都有相应的能力分布,我们内部其实有一个表,我把表换成大家能看懂的。

基于语言能力图谱的测评系统

在听力这条线,首先要听音辨音,语义匹配等,每一个能力都应该得到独立的训练。

我们要把人在里面的主观因素干掉,机器做是最客观的,测完之后可以知道每一项能力分布是怎样的,接下来给他个性化的能力提升和解决方案。

自适应学习,80%的都是假的

学生共性的问题用课程解决,可以是一对多的,个性的问题需要用最近比较火的词,自适应学习,但其实,当下80%的自适应学习都是假的。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真正搞清楚自适应学习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讲IRT,给你出一个题,根据你做错的题推下一个难度的东西,那个理论80年代就有了,一点不新鲜,那个东西不是自适应学习。

自适应学习首先要做的是看你能不能度量出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有没有一个标准来测量。根据你的测量结果给出相应的学习路径规划和具体的内容。

一样的部分是课程,你听课的部分大家听的一样,接下来要做的事是不一样。其实这个事情回归到传统的课堂上,一个班50个学生,老师讲的很好,讲完了之后学生留的作业全是一样的,有问题,每个人能力缺陷不一样,每个人需要的东西不一样。

接下来,是做个性化服务,最近谈论在教育新零售,我叫线上线下融合个性化服务,下次叫教育新零售的业态,听起来更高大上。什么叫线上线下融合,我们怎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商业角度来说很重要,对于用户体验也很重要。

真正的个性化服务一定基于数据,我们通过测评训练收集了大量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把最终报告结果反馈给落地做服务的人。一方面他能够有的放矢的针对学生做好服务,另一方面解决好产能问题,不需要把他培养成独立的老师,需要的是你有爱心和耐心,你认真的利用数据给学生做好服务。

所有的个性化服务应该基于数据来做,教师的角色可能会改变,第一类是讲课的,第二类是做内容的,做课程系统设计的,这部分叫教研专家,

另外是基于数据做个性化服务的,我们叫老师、助教都可以。未来的路径一定是精细化的社会分工才会带来行业变革,行业里面的人一定会因此发生改变,这是我认为未来个性化教育发展的路径。一定要拥抱技术,要拥抱新的模式。

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模式一定会终结,未来的教学模式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

最后一句话结束分享,用互联网和科技的力量创造英语学习。未来一定是属于新技术和新力量的,朗播网要做的事情是用互联网创造语言学习新模式。

相关领域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