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领域 > 佛教 领域
西域佛教 (佛教术语)
佛教沿不同路线向各地传播过程中,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受所传
三重秘传 (佛学术语)
三重秘传这名称是由日宽上人创立的。其出处是依《开目抄》中:“一念三千的法门只秘沉
五性成佛 (佛学术语)
【五性成佛】 [出华严经疏] 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
七处征心 (佛教用语)
七处征心,从心在身内、身外、潜于眼根、有暗则藏有窍则明、随有、在中间、乃至无着,
如名自性 (佛教术语)
瑜伽七十三卷十七页云:复次一切愚夫、于诸相中,名言所缚故;当知如名如言,于所诠事
准提佛母 (曾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
准提佛母,Cundi系梵语,汉译有“准胝”、“尊提”,准提佛母又称“准胝观音”、
果一法师 (佛教法师)
果一法师,1922年9月16日出生于湖北松滋县,俗姓刘,名明益。父文林,终生务农
乐观法师 (佛教法师)
乐观法师(1902~1987)湖北汉阳人,俗姓刘。法名有源印、悲观、乐观等,以“
心经浅释 (佛学术语)
心经浅释,是对心经的初步解释。内容大约解释了心经之中,出现的佛教基本名词概念的含
慈悲水忏 (佛教术语)
佛教认为,人生是由久远生死相继而来的,要消除以往所造的罪过,才有利于修行。忏法就
法远禅师 (佛教曹洞宗第七代祖师)
法远禅师 佛教曹洞宗第七代祖师,自称柴石野人,宋仁宗赐号圆鉴大师。远离功名利禄,
那若六法 (藏传佛教用语)
那若六法是藏传佛教用语,包括了11世纪印度那若巴所传的六种修习方法。(1)脐轮火
水谷幸正 (净土宗原宗务总长、佛教大学原校长)
水谷幸正长老,他是日本佛教著名学者、文学博士。曾担任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三缘寺住持
绛央却杰 (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哲蚌寺创建者)
绛央却杰,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哲蚌寺创建者。本名扎西班丹。出生于乌思藏桑耶地方(今
唯识无境 (佛学术语)
佛学术语,指万法唯识所现,识外无真实之境。唯识,梵语vijn~apti-ma^t
言教二谛 (佛教术语)
言教二谛(又作约教二谛),是和境理二谛(又作约理二谛)相对立名,它是三论宗学说特
七非妙法 (佛教术语)
佛教术语,集异门论十七卷一页云:七非妙法者:云何为七?答:一、不信,二、无惭,三
菩萨戒经 (佛学术语)
佛经名,姚秦罗什最后译出梵网经中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为二卷,题曰梵网经卢遮那佛说
法华二妙 (佛教术语)
【法华二妙】 [出法华玄义] 妙名不可思议。非诸菩萨心思口议故也。此之二妙。正论
五分法身 (佛教概念)
【五分法身】 [出法华玄义释签] 五分法身者。分即分齐。法者。戒定慧诸法也。身者
四种方便 (佛教术语)
【四种方便】 [出起信论] 论问云。既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
唯识五位 (佛教用语)
唯识五位,亦称“唯识修道五位”。佛教用语,法相宗指悟入“唯识真如”的五个阶位。据
六相圆融 (佛学术语)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基本教义之一。也称六相缘起。印度佛教《华严经》认为修行过程的不同
化制二教 (佛学术语)
有关佛教的相关信息,南山律宗对于教相的判释,该宗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区分作化制二
外道四论 (佛教术语)
【外道四论】 [出瑜伽师地论] 一常论谓外道计我及世间之法皆是常住。又见诸识流转
明代佛教 (太祖对于佛教有意加以整顿)
明代佛教是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至毅宗崇祯十七年(1644)前后二百七十六
三种发心 (佛教名词)
【三种发心】 [出起信论] 一信成就发心谓十信行满。信心成就。入十住位中初发心住
四乘十地 (佛教术语)
佛教术语,据大乘同性经卷下载,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等四乘各有十地,总称四
申瑟知林 (佛教术语)
申瑟知林:梵名Yas!t!i -vana ,巴利名Yat!t!hi-vana,
最胜太子 (佛教神祇)
最胜太子,佛教的神祇之一,毗沙门天王之子,被佛教尊为军神。最胜太子,为护持佛法、
如来藏性 (佛学术语)
如来藏性是世间一切法、一切物的印现。世间的一切法都如梦幻泡影,皆是虚幻不实的。我
天宫乐伎 (佛教术语)
天宫乐伎,出自《佛说弥勒上生经》,《大智度论》。天宫乐伎 从广义上讲,依据佛经的
伽楠念珠 (佛教用品)
用奇南木雕刻的礼佛念珠。 沉香中最为珍贵的称为伽楠香,树脂含量较沉香高。伽楠香量
五欲六尘 (佛教用语)
五欲六尘指佛教在日常修道所遇到的第一重魔障。五欲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
东朝寺 (佛教寺庙)
东朝寺是一座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罗江乡新屋村的一座佛教寺庙,信徒较多,被誉为千
无烦天 (佛教术语)
佛教术语。色界天二十二层天第十八层。参见色界详述。无烦天又称无造天,喜乐烦恼之行
粗恶语 (佛教术语)
十恶业之一,旧译曰恶口。(术语)十恶业之一。旧译曰恶口,以恶诽谤他之言语也。俱舍
十诵律 (佛教戒律书)
佛教戒律书。又称《萨婆多部十诵律》。后秦弗若多罗和鸠摩罗什等译。61卷。相传律文
悔忏法 (按要求和仪式进行忏悔的佛教方法)
(杂名)释氏通鉴,傅大士告普建等曰:慎护三业,精勤六度,行悔忏法,免堕三涂。按法
难行道 (佛教术语)
佛教术语,龙树菩萨所判二道之一。对于易行道而言。于此土积修行之功,入圣得果之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