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领域 > 生态学 领域
 
环境影响评估(石材)
河流漂浮生物(生态学 | 石材)
常绿草本群落(石材)
常绿草本群落是指一年四季均长有绿叶的植物群落。如油松、马尾松、红松、雪松、茶、冬
陆生草本群落(生物 | 石材)
陆生草本群落或称草本植被,是以禾草、禾草类以及其他草本植物占优势,而木本植物存在
深海底栖生物(生物 | 石材)
生活于水深介于200~2000 m间的深海底栖带的底栖生物。深海底栖生物分为巨型
熊文愈(中国森林生态学家)
熊文愈(1915年7月9日一2014年9月27日),森林生态学家和竹类专家。在“
舞蹈语言(行为生态学名词)
舞蹈语言(dance language),是2006年公布的生态学名词。1973
生态卫生(生态学)
生态卫生(ecological sanitation),生态学名词,狭义的生态卫
存活曲线(生态学术语)
存活曲线,最初由美国生物学家雷蒙·普尔在1928年提出,是为生态学依照物种的个体
非完整井(环境生态学术语)
非完整井,在较厚的含水层中,凿井时为了节省材料,一般并不在含水层全部厚度内,而只
生态德学(生态学术语)
生态德学是要求人的行为进入生态伦理学的领域,以新的生态伦理学理念作为人的伦理道德
r对策者(生态学术语)
r对策者,r-对策者:种群增长率最大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生物逐渐形成了其对环
生态道德(生态学术语)
生态道德,又称环境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涵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
生殖对策(生态学术语)
生殖对策,自然界中生物的生殖方式可以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基本类型,它们反应
自净效应(生态学领域术语)
自净效应一般指受污染的物体经本身的作用达到净化或无害化的现象。分为环境自净、水体
生态计划(生态学专业术语)
生态计划是要通过生态辨识和系统规划,运用生态学原理、方法和系统科学手段去辨识、模
水土维持(生态学术语)
水土维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八十年代以来
生态调节(生态学术语)
生态调节通常是指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涵养水分污染物净化、固定CO2营养循环、气候调
水质测评(生态学术语)
水质测评是一个生态学术语,指按照评价目标,选择相应的水质参数、水质标准和评价方法
微生境(环境生态学术语)
微生境,在环境生态学中,微生境是一种对特殊微小生物的特殊生态环境。例如寸草不生的
彭少群(中国植物生态学青年学会副理事长)
彭少群 副研究员。男,1956年10月生,广东人。博士。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能值分析(生态学名词)
能值分析(emergy)是美国H. T. Odum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生态学
群落功能(生态学术语)
群落功能是指群落具有的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群落的生产力功能、群落的气候
等待博弈(生态学)
等待博弈(wait game),生态学名词,动物在战斗中的胜负只简单地决定于等待
生态农村(生态学名词)
生态农村是指科学运用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农村实施,从而达到生态发展的一个农村
生态诗歌(生态学术语)
生态诗歌必须是而且首先是诗歌,是一种创新的诗歌,是生态意识和生态审美相融合,并探
生态史观(生态学名词)
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解释人
损耗环(生态学科名词)
损耗环,定 义:指生态系统、食物链网或生产系统的生产链网中某一环节,生产的产品对
N循环(生态学术语)
N循环是描述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氮在
表火(生态学)
表火(surface fire),生态学名词,主要燃烧地表凋落物等易燃物质的火灾
聚盐(生态学名词)
聚盐是2006年公布的生态学名词。聚盐是指某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盐分而不受伤的现象
藻华(生态学)
藻华(phytoplankton bloom,water bloom),生态学名
排盐(生态学)
排盐(salt elimination),生态学名词,植物通过释放气态卤化物、泌
新质(生态学)
新质(emergent property),生态学名词,多个组分结合形成整体的生
婚羽(生态学)
婚羽(nuptial plumage),生态学名词,鸟类(特别是雄鸟)生殖季节换
潮隔(生态学)
潮隔(tidal rip),生态学名词,由两种不同性质的水体(如暖流和寒流、高盐
吸集(生态学)
吸集(sequestration),生态学名词,植物或土壤等对物质(如二氧化碳)
稚期(生态学术语)
稚期,生态学术语,指鱼类及水生无脊椎动物从幼体后期经过变态出现一些成体动物所具有
芜原(生态学)
芜原(barren area),生态学名词,由于土壤的某些物理或化学性质植物生长
避性(生态学)
避性(avoidance),生态学名词,通过防御来抵御恶劣环境条件的一种生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