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旋孢腔菌
(真菌 | 小麦根腐病菌)
禾旋孢腔菌(英文名:Ascomycetes),属于子囊菌亚门,腔菌纲,格孢腔目,旋孢腔菌属,丝孢目真菌。子囊壳生于病残体上,凸出,球形,有喙和孔口,大小为370~530μm x 340~470 m;子囊无色,110~230μm32~45μ m,内有4-8个子囊孢子,作螺旋状排列。子囊孢子线形,淡黄褐色,有 6~13 个隔膜,大小为 160~360μ m,可导致小麦根腐病,危害小麦幼苗、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禾旋孢腔菌可以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部和病残体中越夏或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和病残体表面越夏或越冬。由禾旋孢腔菌导致的小麦根腐病分布极广、小麦种植国家均有发生。
知识树
时光轴
论点集
总题库
阅读模式
知识树 创建页面
知识树 创建说明
领域
提 交
医学
微生物
生物
词条相关
词条 主页
》
词条 科普
》
词条 事件
》
词条 题库
》
词条 知识
》
禾旋孢腔菌的外形形态
禾旋孢腔菌子囊壳凸出,球形,有喙和孔口,大小为370~530μm x 340~470μm;子囊无色,110~230μm x 32~45μm,内有4-8个子囊孢子,作螺旋状排列;子囊孢子线形,淡黄褐色,有 6~13 个隔膜,大小为 160~360μm。
禾旋孢腔菌的适宜生存条件
禾旋孢腔菌菌丝体发育最低温度为0~2℃,最高温度为35~39℃,最适温度为24~28℃。分生孢子萌发从顶细胞伸出芽管,萌发温度范围为6~39℃,以24℃最适。分生孢子在pH值8~9范围内均能萌发,以中性或偏碱性较佳。
禾旋孢腔菌导致小麦根腐病的致病力影响因素
禾旋孢腔菌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但在不同品种上致病力有差异,存在生理分化现象。小麦成株期叶部发病与气候、寄主生育状态及叶龄有关。
禾旋孢腔菌导致小麦根腐病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禾旋孢腔菌是导致小麦根腐病的致病病原,一般是在小麦苗期通过感染小麦种子和病残体感染作物,而后在温度达到16℃后通过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温度达到25℃后发病,侵入叶组织,并在寄主组织间蔓延,并分泌毒素,破坏寄主组织,使病斑扩大, 病斑周围变黄,被害叶片呼吸增强,最后以蔓延侵染种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