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之争(Buddhism-Daoism controversy),哲学-宗教学-佛教-〔历史事件〕-老子化胡之争,中国宗教史上佛教与道教之间的论争。简称化胡之争。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一度被视为黄老神仙术的一种。佛教也自附于黄帝、老子,以图与中国传统信仰相结合,借此得以传播。东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说法。汉末三国时期,化胡说开始流行。当时佛教在中国已有一定影响,相传写于汉魏之际的《牟子理惑论》认为道不如佛,有反对化胡说之意。两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都有较大的发展。为了取得各自的社会优势,双方在化胡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晋惠帝(290~306年在位)时,天师道祭酒王浮在与僧人帛远争论的过程中,为抬高道教、贬抑佛教,根据东汉以来的种种老子化胡传说造《老子化胡经》,谓老子西出阳关,经西域至天竺,化身为佛,教化胡人,因此产生佛教。南北朝时期,道教徒均据此与佛教徒互争短长。南朝宋泰始三年(467),道士顾欢作《夷夏论》,认为佛教是夷狄之教传入中夏,此说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