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寺庙壁画,7世纪佛教传入中国西藏高原(古称吐蕃),西藏佛教艺术随之兴盛起来。西藏佛教艺术是印度密宗造像艺术吸收一些藏地固有的神祇,即密宗与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西藏佛教艺术中,具有较高成就的是保存在寺庙殿堂中的壁画艺术。迄今在拉萨(前藏)、山南、日喀则(后藏)等地,在被称作西藏三大艺术宝库——拉萨布达拉宫、江孜白居寺、萨迦萨迦寺等寺庙中,仍保存大量的壁画。西藏的绘画总称藏画,主要分三大流派:康赤、藏赤与卫巳赤(赤为写画之意)。前藏一带绘画,色淡雅而高贵。后藏一带绘画,色鲜艳而突出黄色。山南一带绘画,色相复杂,笔意细致。此外,还有三类外来的绘画:①汉画,似唐宋青绿山水画,强调线描,多勾勒、白描与平涂;②印度画,似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画,菩萨鼻高腰细,姿态婀娜,色泽浑厚,多工笔画;③尼泊尔画,人物造型富于舞蹈姿态,鼻小略陷,眼眶突出,用色单调,以黑、红为主色。10世纪,西藏佛教进入后弘期以后,先后出现宁玛、噶当、萨迦、噶举和格鲁(黄教)等不同佛教教派,不同教派的绘画风格亦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