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认同(religious identity),哲学-宗教学-宗教学理论-〔宗教社会学〕-〔主要理论和方法〕-宗教认同,信徒个体与其所信奉的宗教组织在价值观念上的同一性,涉及个体对自己本性的认识、宗教价值对于个人的吸引力,以及个体对于宗教的认可与信奉程度。对宗教认同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宗教心理学的发端。1921年,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在《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中提出行动主体对于他者价值、规范等的模仿与内化会进而形成自我身份认同。这一理念在个体心理与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与分析,逐步形成了“社会认同理论”。20世纪70年代,H.莫尔(Hanns Maull)首次将宗教与身份认同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人们本身需要牢固与可靠的身份,而宗教的信靠、仪式、神话与客体化四种机制有助于使信徒的身份神圣化,进而在功能上满足其内在需求。因此,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可以调和个人认同、群体认同和社会认同三者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