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耶舍,哲学-哲学-东方哲学史-印度哲学史,印度古代哲学中瑜伽派哲学家。《瑜伽经注》的作者。生卒年不详。约公元6世纪人,生平事迹不详。《瑜伽经》是古印度最早将长期流行的瑜伽修行方法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归纳的文献。但该经的文字十分简略,一些经文含义不明。毗耶舍对《瑜伽经》作了系统的阐释,显明了此经的主要学说。后世对于《瑜伽经》思想的许多细节的理解都要借助毗耶舍的注释。毗耶舍画像毗耶舍在对《瑜伽经》的注释中重点论述了瑜伽派的三昧、自性与神我、八支行法、轮回与解脱等理论。毗耶舍对几种主要的三昧都作了解释:有想三昧是对心作用的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还存在着想象、思索等。无想三昧基本抑制了有想三昧中的那些细微的心作用。三昧的一些状态有时也被称为“等至”。有寻等至是以粗大之物为禅定对象,但还掺杂着主观的言语、概念等的状态。无寻等至则是主观记忆印象被排除的状态。有伺等至和无伺等至则以细微之物为禅定对象,逐步接近事物的实在。毗耶舍在注释中论及了瑜伽派的两个主要实体,即物质性及阴性的自性以及精神性及阳性的神我,认为这二者的结合形成了轮回世界和众生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