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叡(Sengrui),哲学-宗教学-佛教-〔人物〕-僧叡,(约354~约420)东晋僧人。僧叡,魏郡长乐(今河南安阳)人。少年时期即愿出家,18岁时得偿所愿,为僧贤弟子。22岁时博通经论,谦虚聪敏,曾听僧朗讲《放光般若经》后与之辩论,并获得僧朗的称赞。24岁开始游历名邦,处处讲说,听者云集。曾师事道安,赞叹道安在佛学上的严谨态度。道安去世后,正值鸠摩罗什入关,素重禅法的僧叡即往长安,请罗什译出《禅法要》,后依此日夜修习,遂“精炼五门,善入六净”。僧叡是罗什译场的主要助手,担任笔受等职。罗什译经过程中,僧叡多予以参正,其中代表性的一例是,当罗什译《法华经》至《五百弟子授记品》时,见原竺法护译本有“天见人,人见天”一语,认为语意虽明,但缺乏文采,僧叡便建议改译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得罗什赞同。僧叡对经论的深入理解也获得了罗什的赞赏,“吾(罗什)传译经论,得与子(僧叡)相值,真无所恨矣。”秦主姚兴也称赞僧叡是“四海标领”。僧叡曾为《大智度论》《十二门论》《中论》《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经》《思益经》《自在王经》《禅经》等作序,是研究早期中国佛教思想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