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哲学-宗教学-佛教-〔教义、术语〕- 袈裟,一般指佛教僧人的法衣。又译迦逻沙曳、迦沙、袈裟野,意译不正色、坏色、染色等。将佛教僧尼所穿着的法衣称为袈裟,表明佛教对僧徒所穿法衣的颜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袈裟的颜色均以数种颜色配制而成,均非原色,故称不正色、坏色,以与红、黄等正色相区别。不正色有三种、五种之说。三种不正色即青、泥、木兰三色,青亦作若青色,即铜青色;泥色亦作皂色、黑色、若黑色;木兰色,亦作黄色、乾陀色,即赤黑色。按照佛教戒律的规定,僧尼穿衣“并不得纯色,必有须坏”,不能穿“上色染衣”,不能穿“青、黄、赤、白、黑”五种纯色衣,不能穿“绯、红、紫、绿、碧”五间色衣。如果是上色染衣,当用青、黑、木兰等如法色坏作袈裟色;如果是五种纯色衣或者五种间色衣,当用青、黑、木兰等如法色染覆。袈裟一般有三种,称“三衣”,即大衣、上衣、内衣。三衣之外,比丘尼另有覆肩衣和下裙,合称比丘尼五衣,后来比丘亦服五衣。穿着袈裟可以防止僧尼被尘世情欲染污,还可以帮助佛教徒损消烦恼,使僧尼不为邪恶所屈服。僧尼穿着袈裟还可以防止见者产生贼盗等恶念。佛教称穿着五种纯色衣的僧尼为“遭贼失衣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