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哲学-宗教学-佛教-〔文化、艺术〕-佛教文学-偈颂,印度佛教文体。九分教和十二分教之一,佛教诗体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梵文为“Gāthā”,音译“偈陀”。在汉译佛典中有偈、讽诵、讽颂、造颂、偈子、颂等名称。偈颂的字数句数都有规定,一般以三字至八字为一句,以四句为一偈。偈颂中,祇夜(geya)是重颂,伽陀是孤起偈,优陀那也是偈颂的一种形式。偈颂与十二分教中的祇夜、伽陀等关系紧密。祇夜和伽陀同属于诗歌体韵文。祇夜从有歌颂之意的动词语根“gai”转化而来,中文音译为歧夜,意译为应颂、重颂、重颂(诵)偈、歌咏等。《大毗婆沙论》对祇夜的解释是结集文、结集品,较符合祇夜古义。祇夜的含义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渐渐远离结集文、结集品的意义,而发展出重颂修多罗(长行)的义蕴。《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五将祇夜解释为两种含义:①对未了义经的重复宣说,以示强调。②经文中间或最后所说的伽陀,但未强调伽陀是否重宣长行的内容,故祇夜可能涵括伽陀。《大智度论》称“诸经中偈,名祇夜”,“一切偈名祇夜,六句、三句、五句,句多少不定,亦名祇夜,亦名伽陀”,认为祇夜通于伽陀和一切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