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学派,中国佛教学派。因研习和弘扬《楞伽经》而得名。其学者被称为“楞伽师”。《楞伽经》有刘宋、北魏和唐三个译本。楞伽学流行于唐译本之前,有两个系统,其中北魏菩提流支译《入楞伽经》十卷,流通不广,有尚德律师者曾为之作疏。慧海师事邺都同法师,听《涅槃》、《楞伽》。此《楞伽》当是十卷本。其中《说佛品》谓:“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如来藏。”对形成《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之说有重大影响,与地论师南道以阿赖耶识为如来藏的观念相通。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菩提达摩用以授徒,其弟子慧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神秀、玄赜、净觉等,形成所谓楞伽宗系(见《楞伽师资记》),即中国禅宗的早期禅系。但据《续高僧传·法冲传》介绍,奉行《楞伽》者有两类人,一类“口说玄理,不出文记者”,有粲、惠、盛、端等禅师和真、玉等法师,及那老师、长藏师等;另一类是“出《楞伽》钞疏者”,有善、丰、明等禅师。他们的共性是:“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至于唐初,《楞伽》学大盛,多出自慧可门下,其中最突出的是法冲,号称“南天竺一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