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玄双遣,中国道教教义。玄,义为深渺幽远,始见于老子《道德经》,是对道和德的一种形容。《老子想尔注》最先把“玄”提升为一个实体性概念,与道相类,具有本原的意义。“重玄”,始出现于魏晋南北朝的道经中,以指《老子》“玄之又玄”句。隋唐以后,义理之学盛行,道教重玄思想兴起,理论家援佛入道,阐发老子哲学,将“玄”发展为认识、体悟大道的一种精神境界。认为前一个“玄”字遣有、无之滞着,后一个“玄”字,进一步排遣“不滞之滞”,因此有两重“玄”意;破除对“有”、“无”二者的执著,有两重遣滞意:故名重玄双遣。唐道士成玄英《道德经义疏》解释:“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人唯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此义既否定“有”,又否定“无”,再进一步否定“有”、“无”,意谓只有双遣,兼忘,入重玄之境,才能无为而无所不为、无知而无所不知、无得而无所不得,达到体悟天地至道的真常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