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主义,广义指社会科学中任何强调在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环境因素的重要性的理论或意识形态,狭义指现代环境运动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将健康、和谐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置于人类关注的中心。1962年,R.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一书的问世标志着现代环境主义诞生。环境主义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环境决定论和环境或然论。前者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行为及国家的法律与政体起决定性作用,否认历史、传统、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作用;后者认为环境仅仅为人类行为提供了可能。生物演进理论和胚胎理论也可以依据它们对于环境的强调划分为两派,达尔文主义在较大的尺度上可以说是环境主义。几乎同时,一些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理论中出现了环境主义的思想,如文化人类学家F.博厄斯、G.H.米德、R.H.罗维、A.L.克鲁伯,行为主义的代表W.B.沃森,实践哲学家J.杜威等。他们从各个方面论述环境对人和社会的作用与意义。这些理论探讨环境与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的关系,为后来的环境主义提供了理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