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陆异同是指南宋朱熹和陆九渊在学术思想上的异同。朱熹把独立于人的知觉之外的“理”(客观精神)作为世界本源。陆九渊把人的知觉(心)作为世界本源 。 朱主张“道学问”“即物穷理”,通过向外的“格物”去启发天赋的“在心之理”。陆主张“尊德性”、“发明本心”的向内路线,并否认认识有个过程,“顷刻而知之”。两派对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说,进行反复辩论。朱认为“无极而太极”即“无形而有理”;陆则怀疑“无极”为周本人的思想,并认为《太极图说》未必是周敦顾所作。朱强调“分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以圣贤著作为“理”的完备体现。 陆则强调“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象川先生全集》语录下)。“六经皆我注脚”,降低儒学经典的地位。另外在人性论问题上,朱主张人有道心、人心,而道心驾御人心。陆则反对有这种区别,强调心即理。以后他们的门生弟子也分朱、陆两派。朱、陆异同,属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争论.然而他们的思想却是彼此渗透,互相吸收的。自鹅湖之会后,两派渐趋和解,“兼取两家之长,不可轻相诋背”(《朱晦翁文集·答诸葛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