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欲论(theory of love desire)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主张人的感性欲望推动道德进步,并以此作为评价道德善恶标准的理论。古希腊智者普罗塔哥拉提出个人的感性欲望是万物、也是道德善恶的尺度。昔勒尼派的亚里斯提卜认为德行的价值就在于给人以全面、现实的感官享乐。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人道主义者,如薄伽丘等主张人的感性欲望尤其是两性之间的情欲是人的不可遏止的本性,任何自然的或人为的力量都不能扼杀,满足欲望是人道的标准。18世纪法国的爱尔维修系统地论述了情欲理论,认为人的自爱本性即表现为情欲;情欲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道德进步的动因。揭露封建制度扼杀情欲,主张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使情欲合乎人性和道德的发展。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运用爱尔维修的情欲论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认为情欲是永恒不变的。全面满足情欲是人的真正幸福。人类社会依靠最高级的情欲即博爱来加以调节,使人道德完善。建立一个和谐的协作的新社会。情欲论涉及私有制条件下人的情欲对道德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作用,但没有从社会物质根源上去寻找情欲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