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利害感(disinterestedness),哲学-哲学-美学-西方美学-西方美学史-﹝基本概念﹞,近代德国哲学家I.康德关于鉴赏判断所作的论断。出自康德1790年出版的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在这部著作中,他认为审美愉悦不带任何功利目的。18世纪时,英国美学家沙夫茨伯里首次对审美无利害作了分析。为了纠正经验论者片面强调人的感性欲望,他将审美与道德相关联,强调了美的非功利性。康德继续强调了无利害感对审美判断的重要性,并对这一概念作了详细解说。在分析愉快或不快的情感之可能时,康德将无利害感作为审美愉悦的一个基本前提。通过对愉悦的三种不同方式——适意、善和美进行比较,他展开分析了审美愉悦的性质,认为“适意”与“善”都与欲求能力有关,前者带有一种生理学上有条件的愉快,后者带有一种纯粹实践的愉悦,在这二者中,不仅对象,而且对象的实存都让人喜欢。而鉴赏判断则是纯然静观的,一方面,它对对象的存在漠不关心,只把对象的性状与愉快和不快的情感加以对照;另一方面,这一静观也不是认识判断,它不基于概念,也不以概念为目的。康德由此得出结论:鉴赏的愉悦是不带有任何利害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