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美学(practical aesthetics),哲学-哲学-美学-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史-﹝基本理论﹞,由中国美学家独创的,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从美的起源追寻美的本质并解答这一问题的当代美学理论。认为美起源于劳动,其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具体来说,美是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自由的形式”,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美学大讨论”。李泽厚与在美的本质问题上持“客观论”的蔡仪和持“主客观统一论”的朱光潜等人的争论中,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自然的人化”思想来解释美和美感的本质,提出美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美同时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是“现实肯定实践的自由形式”。70年代末到80年代,李泽厚进一步扩大“自然人化”概念的内涵。一方面,是“外在自然的人化”,它又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形式。狭义的自然人化就是人对自然的实践改造,这是美诞生的基础和前提;广义的自然人化指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历史尺度,由原始社会的陌生与对立变为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