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论,哲学-宗教学-佛教-〔佛教经籍〕-大乘论,大乘佛教所属论书的总称。又称大乘阿毗昙、菩萨对法藏等。大乘论为相对于小乘论而言。一般把阐发大乘佛教修习的六度和诸法性空等义理以及注解大乘经的著作称为大乘论。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注释大乘经或阐释大乘佛教思想的论典开始出现,大体可以分为中观派、瑜伽行派。约2~3世纪,龙树撰有解释《大品般若》等经的《大智度论》、组织自宗学说的《菩提资粮论》、破斥部派小乘及其他学派而显示自宗的论战性著作《中论》,以及解释《中论》根本道理的《十二门论》等。此外,还有提婆驳斥印度古代哲学流派数论、胜论观点,论证世界万有“毕竟空”之理的《百论》。6世纪,佛护、清辨两位代表性中观论师,分别著有《中论释》和《般若灯论》《中观心论》,7世纪月称撰有《中论》的注疏《明句论》和自己的理论著作《入中论》,稍后的寂天有《入菩提行论》《集学处论》,8世纪中观自续派的寂护有《中观庄严论》。这些都是中观一派的重要大乘论典。约3、4世纪之际,大乘佛教出现一批宣扬唯识理论的经典,此后瑜伽行派的大乘论典不断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