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经(Monk Chat),哲学-宗教学-佛教-〔教义、术语〕-辩经,对佛典奥义的辩论。藏传佛教经院教育中僧人修习显宗经典的必经过程。辩经源自印度的因明传统。792年,弃松德赞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寂护等高僧入藏弘法,与以“摩诃衍”为首的汉僧展开了辩论,即“吐蕃僧诤”。藏传佛教史传这场辩论以印度僧人的胜出而告终,开创了辩经在藏地的先河。在格鲁派的经院教育中,小和尚入寺后便要学习摄类学、因类学、心类学等,以熟悉辩论的议题、规则与技巧。在辩论中,僧人们不能携带经书。因此,辩经不仅是僧人们借以磨砺思维锐度和辩论技巧的契机,也是对其记忆力的考验。辩经中有立论者(འདམ་བཅའ་བ)和辩者(རིགས་ལམ་པ)两个角色。前者需要立宗(提出观点),复以原因证成之,并作出合宜的类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后者则需要寻求前者的论式在各个环节中的纰漏,并极力挑战之。如答“因不成”(རྟགས་མ་གྲུབ),即是说立论者给出的因不能证成其宗;答“不周遍”(མ་ཁྱབ),则是说因不能周遍地适合于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