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结构的说法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概念,由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指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 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 Iser,1926—)是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之一,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也是康斯坦茨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接 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在理论上双峰并峙、相互补充,被誉为“接受美学的双璧”,共同使接受美学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伊瑟尔的主要著述有《本文的召唤结构》 (1970)、《隐在读者》(1974)、《阅读行为》(1976)等。其力作《本文的召唤结构》与姚斯的《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一文同为接受美学的奠基之作。伊瑟尔的另一代表作是《阅读活动:审美响应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