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领域 > 人物 领域
千古第一阳谋,汉武帝的推恩令
自从汉朝建立以中央集权为主,分封为辅的封建政治体系后,藩王之乱一直就是封建中央政权的一大心患。
汉景帝三年,距刘邦建立汉朝不过50年光景,汉景帝就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藩王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于是,采用了晁错的《削藩策》,本想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将各大藩王的地盘逐步消减,最终实现削藩目的。很可惜,各大藩王也不是傻子,对于皇帝的想法,他们看得通透。最终,此次的削藩酿成了西汉著名的“七国之乱”,虽然这场叛乱在仅仅的三个月时间内就被名将周亚夫平定,但这种模式的削藩却实在不算高明。
相比之下,后来汉武帝采用的“推恩令”就高明多了,甚至堪称“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而不能仅传给嫡长子,最后让藩王封地面积越来越小。这条推恩令厉害就厉害在,它只伤藩王而让藩王的大多数儿子成为政策的既得利益群体,甚至不怕你看出它削藩的目的,毕竟藩王如果不同意,率先跳出来的可不是中央,而是他那群儿子。
淮南王刘安就是个例子,因不愿自己的封地就此越来越小,准备造反,结果,自己还没准备好,汉武帝就得到消息派大军压境,最后只能自杀谢罪,而告发他的就是他的孙子刘健。
明君汉景帝为了儿子的皇位冤杀大将?不想儿子是汉武帝
说起汉朝景帝,一般人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文景之治”了。只不过,就这么一位将帝国带入盛世巅峰的明君,却在自己死亡将近之期,冤杀了自己手下第一名将。那么,汉景帝为何要做出如此行径自毁长城呢?
一般认为,主要是性情耿直,不会揣测汉景帝的心思,经常和景帝意见相左:景帝想废掉太子,他极力阻拦;景帝想要封五位匈奴归顺将军为侯,他坚决反对,甚至以辞职要挟;景帝设宴招待他,但不给餐具挫他锐气,他直接拂袖而去...
不过,还有观点认为,景帝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儿子刘彻的统治扫清障碍。景帝身体一直不好,杀是在他死前两年做的事情,可能当时景帝已经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而儿子刘彻年幼(登基时才16岁),又是平叛“七国之乱”功高盖主的大将,于是开启了杀他的念头。
只是,他可能不知道自己这位儿子日后的汉武帝有多么的强悍,手下名将辈出还嫌不够,老爸却还把本可留给他的千古名将给杀了。
西汉名将,你是要地下谋反?
,西汉开国大将绛侯之子。景帝三年,汉景帝强力削藩,导致七国之乱。这时,他率领汉军仅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将叛乱平定。后来,他的儿子见他年老,于是偷偷买了五百副铠甲准备作为父亲死后的陪葬品,被人诬告谋反。
廷尉审问: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审问的官员: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听完,感到屈辱,于是绝食五天,最终吐血身亡。
曹操焚书改编自唐宋八大家
《三国演义》中张松奉命拜见曹操,杨修为展现曹操大才,将他所著《孟德新书》给张松看。
看完之后,张松却说这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操这书是抄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张松还凭自己过目不忘的本领将书一字不漏地给背了出来。
曹操听说之后,心下生疑,于是把书给烧了。
当然,这是小说情节,不过历史记载曹操确实写过《孟德新书》,只是后来失传了而已。
当然,这故事倒不是瞎编的,它改编自南宋徐度《却扫编》中“荆公毁稿”的故事。
说北宋刘攽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要好,一次他偷看到的《兵论》手稿。
后来他在跟的谈话中就引用《兵论》中的观点,说自己在写一部这样的兵书。
听完后,以为自己的《兵论》没新意,就把它给撕了。
项羽,刘强东的同乡
大互联网大佬京东老板刘强东有一个重要人设——恋家。
刘强东出生于江苏·(市),江苏省最落后的一个地级市。
刘强东创立京东以后,一直计划将京东的部分业务转移到,为自己的家乡谋点福利。
2009年,京东集团在照顾老大意愿的前提下,将分散在广州、上海、北京的客服中心全部搬到那。
自此,人们每次接到京东的客服电话,来电显示一般都显示为的号码。
据说,在坊间流传开这样一句名言“有两个伟人,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强东”。
刘强东与初恋,京东名字的由来
1998年,刘强东和初恋女友一起创立了电商巨头京东,而京东名字的由来则是在二人名字中各取一个字组成的。
不过,据说初恋女友的家庭背景极为强大,为政治世家,家里人反对二人的交往。
于是,2003年初恋离开京东开始从政,进入国务院工作,刘强东则继续在中关村打拼并且成就了京东现在的盛况。
对此,网上很多人认为龚家有眼不识金龟婿,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可能赵家人的事情普通人不懂。
开国大典,高岗可以删,刘少奇也删了,那个家伙也删了吧
1953年中国油画大师董希文应中央邀请创作了著名油画《开国大典》。
油画完成仅一年之后,国家副主席高岗就因为阴谋篡权而被清算,于是中国革命博物馆要求董希文将高岗从画中抹除。
1966年文革开始,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打倒,此时身患癌症的董希文再次接到指示将刘少奇抹除,由此画中的刘少奇被替换成了董必武。
1970年江青掌权,再次下令将当年反对她与毛泽东结婚的抹除,只因当时董希文病重,其他人又不敢动这画。
于是只好由董希文的学生靳尚谊临摹了一幅,然后在新画中将给删了。
1979年文革结束后,中国革命博物馆欲将油画还原,但因原作已作过大量改动,作者也已去世,于是只好在临摹品上将刘少奇和高岗画了回去。
美国总统奥巴马追《三体》
2015年《三体》获得美国素有科幻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从此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获得粉丝无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据说,奥巴马在看完《三体1、2》后,因《三体3》英文版还没出版,于是让白宫的人找到出版社索要第3部的英文版。
对于这段故事,还是网上的传言更有趣,说奥巴马开始是让白宫给刘慈欣发邮件要第3部,但刘慈欣以为是垃圾邮件就给删了。
后来,美国政府还是通过中国外交部找上门才让刘慈欣意识到那不是垃圾邮件。
这个不动球的胖子,很牛逼
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有台湾网友在看完张继科的比赛后在PTT论坛问:中国队后面那个胖子是官员吗?看样子整场就他不懂桌球。
这言论一传到大陆,立刻引爆网络。这“胖子”可是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男单“大满贯”得主,首位在正式比赛中采取直拍横打技术并取得成功的乒乓球手
大陆网友纷纷开启调侃模式,说“这个胖子用公交卡都能把你打哭”,接着大家纷纷跟进,什么拿鞋垫,拿身份证…都跑出来了。
一时间,长期不温不火的胖子迅速成为大家的热议对象,迅速窜红网络。
元朝皇帝:谁还敢说我不是中华正统
在中国最近的1400年的历史中,存在的王朝主要有唐宋元明清。
这五个朝代中,又以元清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朝代,其中清作为中国的一个朝代几乎没有异议,但很多人很难认同元是中国的一个朝代而认为是中国的一段亡国期。
那为什么说元朝是中国的一个朝代呢?
首先,元并不指蒙古帝国,而是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
其次,元朝取代宋朝之后,按中原王朝的传统为宋朝修撰《宋史》,同时还为辽金修撰《辽史》和《金史》,在一定程度上宣誓自己继承宋辽金三国的正统地位;
第三,明朝灭元后,朱元璋为元朝修撰了《元史》,也即后继王朝也承认了元朝的正统地位。
再说了,人家在《元典章》的《建国号召》中明确宣布大元继承了三皇五帝、秦汉隋唐历代中华帝王的正统。
射和矮,这俩字意思颠倒了?
据说,曾对”射”和”矮”发表过一番高论,认为
”矮”以”矢”和”委”构成,”矢”即箭,”委”即抛,所以”矮”应该表达的是射箭的意思;
”射”以”身”和”寸”构成,表示身仅寸长,恰好代表身矮的意思。
不得不说,虽然的解读经不起文字演变的推敲,但视角新颖独到,却是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个字字义”颠倒”呢?
如果我们看”射”字的演化史可以发现,”射”中的”弓”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与”身”区别明显,但到小篆中就变成”身”了,再到后来也就保留下来了。
这可以说是汉字演化的一个讹写吧,至于”矮”字的话就有点复杂了。
溥仪:回个家,还得买门票?
1949年中国解放后,原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岳父杜聿明和末代皇帝溥仪等作为战犯被判劳改,成为了狱友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1959-1960年三人相继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特赦。
有一次,和杜聿明邀请溥仪一起去北京故宫游览,刚开始溥仪怕触景生情不想去,但最终还是去了。
在故宫大门口,递给溥仪一门票。
这时溥仪惊诧地说:到这里来,我还得买门票?
和杜聿明听完不由一愣,但马上体谅到他的心情。
如今他回家看看,却还要买门票,在感情上似乎很难接受。
雷·沃纳尔与温子仁的成名史
2004年,墨尔本电视主持人沃纳尔深受头痛折磨,一直怀疑自己得了脑瘤。
这时沃纳尔对自己说只要能让我恢复健康,干什么都行。后来在感觉好点以后,他立刻写了个关于晚期脑肿瘤患者的恐怖电影剧本《》。
剧本被狮门影业看中后,沃纳尔推荐自己的好友温子仁导演电影并自己亲自参与演出。
后来《》电影以120万美元的成本狂收1.03亿的票房,还在全球掀起了一阵惊悚风暴。
沃纳尔也因《》的大卖而被全球恐怖爱好者所知,被人称为”Saw之父”。
清朝皇帝,吃不起鸡蛋
清朝中后期,官场腐败日益严重,而腐败最严重的当属管理皇宫饮食起居的
据说,乾隆曾问大臣汪由敦:卿昧爽趋朝,在家亦曾用点心否?
汪由敦回答:臣家计贫,每晨餐不过鸡子(鸡蛋)四枚而已。
乾隆大惊:鸡子一枚,需十金矣,朕尚不敢如此纵欲,卿乃自言贫乎?。
汪由敦立刻明白里面的内幕,于是敷衍说自己买的鸡蛋都是破壳的残次品才蒙混过关。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后来穿龙袍都得打补丁的道光皇帝和翁同龢也有过类似的谈话,同样是皇帝大惊,臣子装糊涂。
可以说,清朝的腐败主要都是那些官员欺上腐败,皇帝虽然有不察之失,但内心还是好的。
赵匡胤转世金朝皇帝?赵构信了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宋朝这个朝代由于某些机缘显得有点奇特。
宋朝由太祖赵匡胤开创,但赵匡胤死后却听从太后意见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然后北宋王朝皇位就没赵匡胤一脉什么事了。
等了150+年,历经九帝,太祖一脉本来都已经绝望了。
这时发生了靖康之难,康王赵构泥马渡江在南京称帝建立南宋,但因没有生育能力,最终将皇位还给了太祖一脉的赵昚。就这样,南宋北宋也都是一脉开创,另一脉传承。
至于为什么高宗要把皇位还给太祖一脉,说法众说纷纭,民间传言金太宗与赵匡胤神似,为太祖转世,靖康之难实为太祖复仇,高宗对此也深信不已,于是选皇储时选了皇室中最聪明同时又属太祖一脉的赵昚。
溥仪作为皇帝最后的尊严:可以为国家服务,却不能为个人服务
溥仪,作为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其人生可谓跌宕起伏:
2岁登基称帝,6岁被逼退位,11岁复辟失败,28岁任伪“满洲国皇帝”,39岁被苏联红军俘虏,53岁被中国特赦重新获得自由。
溥仪被特赦之时,正值中国著名学者正在研究清史。不过,因为清史史料当中,大量关键史料都是用满文记载的,而本人却并不懂满文。于是,他找到了当时已获特赦的溥仪,想让这位曾经的皇帝当自己的助手,负责满文翻译。
只是,让没有想到的是,溥仪给他的答复竟然是“我不懂满文”,一口回绝。
或许,溥仪是真的不懂满文,又或者只是不精通,但回绝的请求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身为曾经的皇帝的他,可以为国家养养植物,但却不能放下这份尊严为一个个人服务,尤其还涉及到评价自己家族王朝是非功过的工作当中。
你所不知道的陈近南,死后获得文人最高“谥号”
金庸小说《鹿鼎记》中有句话“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由这句话足见陈近南在《鹿鼎记》江湖中的地位。作为金庸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第一豪杰,陈近南也被称为是金庸小说最后一位大侠。
不过,一般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陈近南是一个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不过是一个文人。
陈近南是明朝进士出身,而他中进士那年又正好是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1644年。清军入关后,他回到了家乡,后来又南下投靠了郑成功,被郑成功誉为“当世卧龙”,受命辅佐郑经,接着一起去了台湾。郑经继位后,十分倚重陈近南,军国大事必询问他。
在台湾,他虽然手握重兵,但毕竟文人出身,主要的贡献还是在台湾的民生和教育方面:颁布屯田制度,大量开垦荒地;创建儒学教育教育体系,大力推广儒学教育。
1680年,他因受到冯锡范、刘国轩嫉恨排挤,于是自请解除兵权,忧悒成疾,次年病逝。陈近南死后,郑经亲临吊丧,并授予古代文人最高谥号“”。只不过,这个谥号是由台湾郑氏地方政权授予,但还是不被正史所接受。
虽然不被正史所接受,但陈近南是唯一一个获得台湾郑氏政权授予“”谥号的人,这也足见他在台湾郑氏政权的地位。
泰山上的“䖝二”,根本不是郭沫若解释的
在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段故事,说在泰山斗母宫外有一摩崖石刻,上面题有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䖝二”两个字,自古以来无人知道这两个字到底什么意思。直到1961年,中国学者郭沫若带着几个日本学者游览泰山,一众学者也对此甚为困惑。此时,郭沫若笔画几下,在这两个字上各添两笔,而“䖝二”也一下子变成“風月”。顿时,大家才恍然大悟,这书写的其实是没有边的“風月”,寓意“風月无边”。
事实上,这段故事很可能是后人杜撰的,因为“䖝二”寓意“風月无边”早在明朝时期就有此一说,甚至连故事中提及的日本也都有此记载。
最早记载这个寓意的是清朝的褚人获,说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和好基友在青楼的时候,青楼妓女湘英向唐伯虎要一幅字作为家匾,于是唐伯虎立刻写下了“風月无边”四个字送给她。这时,一旁的好基友看到后,调侃他:“你这是在嘲笑人家是‘䖝二’吗?”
除此之外,其实日本人梦亭东聚半笔记半诗话的《鉏雨亭随笔》中,有相同的记载。
P.S. 古代老虎又被称为大虫,“伯”即排名第一的意思,所以“伯虎”可以解释为第一只大虫,即“䖝一”。
爱迪生创立的公司,延续至今,依旧是世界500强
爱迪生,世界级发明家,他改良发明的竹丝电灯大大提高了白炽灯的寿命,首次将点亮了黑夜中的千家万户,直到钨丝点灯的发明。在美国,爱迪生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而他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地的专利数累计超过1500项。
除了发明家的身份外,爱迪生还拥有另一个伴随他一生的身份,那就是企业家。爱迪生一生创办过十数家公司,其中有一家延续至今,而且还是一家世界500强,这就是于创立于1892年的公司。公司的前身为爱迪生于1878年创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是1892年爱迪生电灯公司和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由摩根银行出资合并创立的。
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就是“美国商界的象征”,是美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它一度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企业;2001年,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2008年,依旧是全球五大上市公司之一。
可惜,近年来它的发展越来越不顺。2017年06月-2018年06月,它的市值总共蒸发了50%,这让纽交所忍无可忍,直接将这家百年老店,曾经的股王,踢出了道琼斯指数。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截止到2020年,它依旧还是世界500强公司,而且名列前茅。
爱迪生离诺贝尔奖最近的时候,启发电子时代,却成就了他人
1883年,爱迪生为解决碳化竹丝灯碳丝蒸发问题,曾做了个实验,在碳丝附近安装了一小截铜丝,希望铜丝能阻止碳丝蒸发。可惜的是,实验的结果让他失望了,铜丝并没有解决碳丝蒸发的问题。不过,在这个实验当中,他却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实验中没有接入电路的铜丝却在点灯发热时产生了微弱的电流,这就是著名的“爱迪生效应”,它在后来成为了开启电子时代的关键。
“爱迪生效应”的科学原理探索非常难,即便是后来的电子发现者“电子之父”汤姆逊也没能完整解释这一现象,只知道这是一种热电子发射现象。直到1901年汤姆逊的学生提出了著名的热电子发射定律并给出了热电子发射公式,这才使得“爱迪生效应”第一次得到了物理学科学而严谨的解释,他也因此获得了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注意,当时爱迪生还活着,但没有获得提名)。
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在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二极管。这一发明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巨大,标志着人类正式地从电气时代进入了电子时代。1906年,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又在二极管的基础上发明了三极管。紧接着,无线电等电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后来的电视、雷达、计算机等也无一不是在这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民俗传说玄学历史文化文学宗教语言哲学化学生物地理电气机械医学学术物理数学农学科学食品学工程社会教育管理学城乡经济运动金融法学戏剧舞蹈电影游戏摄影表演艺术动漫厨艺玩具雕塑绘画园艺音乐时尚建筑传媒航天航空航运娱乐商业体育物流交通旅游装修能源矿产财政制度政党政治行政公安国际战术战略战争武器兵种军事情报希腊大洋洲欧洲中国南极罗马非洲印度海洋美洲美国亚洲埃及俄罗斯苏联波斯日本英国巴比伦理论标准会议生活活动职业网络公益兴趣技术概念人物组织时代
父领域
子领域

领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