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外X射线弥散辐射(extragalactic diffuse X-ray emission),理学-天文学-空间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X射线天空-河外X射线弥散辐射,起源于银河系之外,且遍布全天的X射线背景辐射。河外X射线弥散辐射分布稳定且流量稳定,涵盖从0.1keV到1MeV(已属于γ射线范畴)的宽能段,峰值光子能量在40keV左右,对应温度约合4.6亿K。由于难以完全屏蔽带电粒子事件对X射线观测的干扰,河外X射线弥散辐射的绝对流量较难测量,当前最佳估计流量约为每平方厘米每立体角每keV能量间隔10个光子左右,并随能量而变化,总的积分能量密度大致相当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十分之一。因此,河外X射线弥散辐射在宇宙辐射场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弥散辐射成分最初由1962年搭乘R.贾科尼的探空火箭升空的第一架X射线天文探测器发现。随后高能天文台1号(HEAO-1)更加可信地证实了河外X射线弥散辐射的存在;爱因斯坦天文台(高能天文台2号)则通过成像手段证实,只要观测仪器的分辨率足够高,至少相当一部分的X射线弥散背景都可以被解析为彼此叠加的X射线点源,且点源很可能以活动星系核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