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伯努利
(其他人物相关)
约翰·伯努利(1667年8月6日-1748年1月1日)是瑞士著名的数学家家族--伯努利家族中的一员。约翰·伯努利因其对微积分的卓越贡献以及对欧洲数学家的培养而知名。JohannBernoulli约翰·伯努利(JohannBernoulli,1667.8.6-1748.1.1)是老尼古拉·伯努利(NikolausBernoulli,1623-1708)的第三个儿子,雅格布·伯努利(JakobBernoulli)的弟弟.幼年时他父亲象要求雅格布一样,试图要他去学经商,他认为自己不适宜从事商业,拒绝了父亲的劝告.1683年进入巴塞尔大学学习,1685年通过逻辑论文答辩,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接着他攻读医
洛必达法则,一个洛必达用金钱买来的学术成果
洛必达法则,一个学过微积分的同学不可能不知道的数学定律,虽然不是很难,但也应该在不少学渣心理多多少少留下了一些伤痕。
不过,很多人虽然学过这个数学定律,但是可能并不清楚这个洛必达法则其实并不是洛必达本人的学术成果,而是他老师
的。
洛必达出生于法国王公贵族,曾受袭侯爵爵位,是位标准的贵族。只是,他痴迷于数学,后来甚至拜当时著名的数学家
为师。
不过,洛必达失望的是,他在自己投身痴迷的数学领域之后并没有太大建树,尤其和身边老师的研究相比较而言,自己的数学发现不值一提。于是,后来他就用金钱向他的老师换取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并将之改编成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的微积分学教科书,最后还因此轰动数学界(尤其是其中的洛必达法则),受足了人们的拥戴,甚至还被推举进法国科学院。
后来,
看到后,发现自己亏了,于是在熬死洛必达之后,拿出了他与洛必达之间的来往书信,证明洛必达法则是他的学术成果。不过,欧洲的数学家并不予以承认,认为这场交易是正常的物物交换,因此否认了伯努利的说法。
数学家挑战牛顿最速降线问题,牛顿霸气一晚上搞定
163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提出一个问题:
一个质点在重力作用下,从一个给定点到不在它垂直下方的另一点,如果不计摩擦力,问沿着什么曲线滑下所需时间最短。
当时,限于当时的数学发展,他只是感性地给出一个答案:圆弧。当然,他的答案是错误的。
1696年,瑞士数学家
再次提出并利用当时已经成熟的微积分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并将它成为最速降线问题,而这条最速降线其实是一条摆线,又叫旋轮线或等时曲线。
在解决这个问题后,
不甘寂寞,在《博学通报》上拿这个问题给欧洲数学家六个月的时间向他们挑战。
据说,本来当时的大神牛顿对这个问题并不感冒,但1697年的一天,牛顿从皇家造币局下班回家接到了他的挑战书,然后一个通宵就把这个题目解出来了并将解答寄了回去。
要知道,
本人也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才完成解答,而最后欧洲也就只有5个人在这场挑战中成功完成解答。
加载更多
领域
提 交
人物
词条相关
词条 主页
》
词条 科普
》
词条 事件
》
词条 题库
》
词条 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