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底质环境监测(marine sediment monitoring),理学-海洋学-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环境预测,对海洋底部的表层沉积物质的理化性质指标和污染特征指标进行取样、分析,并记录其动态变化的过程。海洋底质环境监测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可以为海区纳污能力确定,以及评价海底沉积污染物对水体和海洋生物的潜在危害提供依据。监测断面的设置应与水质监测断面一致,以便将沉积物的组成、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状况与水质污染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底质采样站位应与水质采样站位在同一重线上,若采样站位有障碍物影响采样时,可适当偏移。所布设站位在监测海域应具有代表性,且沉积条件要稳定。选择站位时,应考虑水动力状况、沉积盆地结构、生物扰动、沉积速率、沉积结构(地貌、粒径等)、历史资料和沉积物的理化特征等因素。因海洋底质相对比较稳定,采样频次与水质采样相比较少,通常每年采样一次,并同时采集水质样品。采样的顺序应是:先测水深,再进行表层采样,最后进行柱状采样,采集的样品应尽量保持其原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