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河流治导工程(river governing project in ancient China),理学-科学技术史-水利科学技术史-中国水利科学技术史-中国防洪工程技术史-古代河流治导工程,古代人们按照需要,对河势进行导控,对河槽进行调整,或对河岸关键部位进行保护,避免急流冲刷而采取的工程措施。古代对于水工建筑与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河槽变化的影响,最迟在东汉时期已有初步认识。汉明帝(公元58~75)的诏书中就有“左堤强则右堤伤,左右俱强则下方伤”的明示。这就指出了堤防等水工建筑,可以改变水流的趋势,其实质就是河流主槽方向发生变化。这一认识后代又有发展。到明代,虞城生员向河臣万恭(1515~1591)提出“以河治河”的措施,实际是调整河槽、治导河流的科学构想,以后被万恭采纳并付诸实施。潘季驯(1521~159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其成为束水攻沙的具体工程措施。清代,河流治导工程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包滩、建对头坝、堵塞串沟、开裁湾引河等办法,都收到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