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有效性评价(protected areas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工学-人居环境科学. 风景园林学-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保护地-〔保护地〕-〔其他国家保护地体系〕-〔管理〕,了解保护地管理状况、完善保护地管理水平、实现保护地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其目的在于发现不足、识别威胁和提出改进建议。199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保护区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Protected Areas,WCPA)依据自然保护地管理过程中所关注的3个问题,即设计问题、管理系统和过程的适宜性、保护目标的传递,提出了管理有效性评价框架及对应的基本评价指标。框架包含了6个具体要素:①背景要素(Context)。涵盖区域性政策、保护重要性、脆弱性、威胁因子等方面。②规划要素(Planning)。涉及保护地立法、保护地体系规划、保护区规划、管理计划等指标。③投入要素(Input)。包括达成管理目标所需资源的充足程度,如人员、资金和设施。④管理过程要素(Management Process)。关注保护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日常管理问题及社区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