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文献保护(preventive conseration of document),管理学-图书馆学-文献学与文献保护-文献保护-文献保护技术,为避免或减少文献未来的受损或减缓其退变速度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预防性文献保护是在洞知可能引起文献损害因素的基础上,在损害尚未发生前采取有效措施,是预防性保护理念在文献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1930年,在罗马国际文物保护会议上最早提出预防性文献保护,当时主要指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中文物保护的温湿度环境控制;1975年,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在全球11个国家的26个博物馆推广预防性保护的理念。狭义的预防性文献保护,是指在文献的保存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对其周围环境中温度、湿度、照度、空气质量等因素的控制,使其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减缓其自然老化,降低其出现破损的可能。广义的预防性文献保护,除了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对文献进行必要的脱酸加固处理,适当的包装、运输、展览、利用、安全、防火条件,突发事件应对和对社会进行宣传教育等一系列的措施。预防性文献保护可分为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和社会层面三个层面。